一頓飯吃了小半個時辰,葉二郎愣是一滴湯水都沒浪費,把菜盤子用米飯裹了一遍。

這些菜對於姜芷來說算不上美味,但對於葉二郎和葉小妹來說,已經是珍饈了。

“這些都是給你帶的,有鞋子和衣裳,你一個人身在縣城,要是受了什麼委屈也別硬撐著,有什麼事兒一定要記得捎信兒回來,如果在木匠行呆不下去,別亂跑,直接回家,知道嗎?”姜芷摸著葉二郎的頭髮,溫柔地說道。

葉二郎感受到嫂嫂給予他的柔和,他無比溫暖。

大哥雖然驟然去了,但他還有大嫂和小妹,還有可愛的侄兒。

他現在是家裡唯一的頂樑柱。

在那一刻,葉二郎下了決心,在木匠行裡無論受了什麼委屈都要咬牙堅持下去,絕不能垮。學有所成,日後才能養活全家。

“多謝嫂嫂。”二郎抱手禮道。

看得出來,二郎是個要強的孩子。

姜芷在給葉二郎的包袱裡塞了五百文,她沒當面說,是怕孩子不收。

現在家裡的存款雖然不多,但也不至於餓肚子。

還要繼續賺取銀錢才是,見識過新安縣的繁華,姜芷更想去看看焦桐郡,看看楚州,甚至是大夏的都城西京。

葉珩要讀書,姜芷不奢求他一定要博取一個功名出來,但求問心無愧。

要給二弟和小妹攢家底,讓他們也一世無憂。

把葉二郎送至角門,姜芷才去割了二斤羊肉,和葉小妹租賃了一輛馬車回永安鎮。

姜芷發誓,走過那一回路後,她日後出遠門都不要再用兩腳丈量了,實在是太過折磨人,這雙腳要是走一個來回,得廢。

馬車走的大路,早上姜芷和葉小妹為了節省時間,走的小路。

大路會繞一些。

葉小妹在馬車上編絡子也不無聊,姜芷無所謂,她閉眼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

十斤紅糖出五斤白糖,扣除成本不算人工費可以獲得兩貫。

待會兒到鎮上還可以委託姜令安的書童幫忙購置十斤紅糖,再多就不能了。

恐引人注意。

姜芷認真觀察過整個新安縣的風土物候,此地氣溫偏溫暖,有的人會為了安然度過一整年會種植兩次水稻,也就是俗稱一年兩熟。

可說明此地偏南方,種植甘蔗未必不可。

甘蔗於每年的三到四月種下,十月過後收穫。

或許下次可以去縣裡碼頭邊問一問,哪裡有糖蔗。

姜芷想到了家裡那兩片旱地,雖是旱地但地勢不算高,可以引水灌溉,甘蔗除了前期堆肥,後期基本上不用去管,而且種植一年,以後就不用再重複種植。

“小妹你知道咱們這兒有誰家裡面種了甘蔗嗎?”姜芷忽然問。

葉小妹遲疑了一下搖頭道:“不知道。”她腦子裡對以往的很多東西都挺模糊,畢竟她是從十五年之後回來的,很多東西都記不得了。

就連嫂嫂的臉,如果不是再次親眼看到,她恐怕都難以描摹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