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子帶隊突圍,吳輝派來算是意思意思的援軍卻也在帶隊將領楊興龍的一聲令下開始衝鋒。

京城理論上是周朝在北方唯一的據點,是他們反攻最後的機會。

但是現在卻被皇帝放棄了。

顯然他並沒有想過反攻,在江南享樂不是也享樂嗎?回京城幹嘛。

皇帝在南方醉生夢死。

僅存的,沒有被他趕跑或者氣跑的忠心大臣跪地,請陛下回心轉意,但沒有任何用途。

簡單來說皇帝現在的心態就是,擺。

要他努力是不可能的,人活著當然是怎麼舒服怎麼來。史書上怎麼寫,反正不可能是好話,那乾脆就不要在意了。

戲子和楊龍興合兵一處,朝著吳輝的地盤撤離。京城卻被妖族覆滅。不知道多少人戰死。

宗爺爺則是在指揮過程中病發身亡。

全天下得知訊息的人都開始默哀並且憤慨,吳輝更是直接用了來自李曉月的文案,把皇帝擅殺大將嶽鎮山導致妖族南下,拋棄京城南下,見死不救,殘害忠良等等的事情都羅列出來,表示昏君無道,應該罪己以謝天下。

這些話,很難反駁,因為是事實。到時候吳輝說不定要來個“誅一夫紂矣,何言弒君”(注:殺死一個殘暴的紂王罷了,怎麼算是弒君呢?是儒家對周朝滅商的正當性說明)

大部分王朝都會選擇繼承前一代的正統性,這樣確實方便很多,就連明晃晃推翻了元朝的朱元璋也要表示自己繼承的是元朝正統。

這沒什麼不好的,很正常的一種策略。

但像周,秦,漢,他們會宣佈自己的正統來源於其他方向。推翻前朝,一統江山,同樣是非常偉大的功績。

同時也是那時候大家還沒玩清楚朝代更替的方式,沒那麼多潛規則。

後面大家就都不鼓勵造反了,就算造反也要找其他名號,並且還講究給前朝皇室養老(除了少數幾個),要講究吃相,以免自己被清算什麼的。

然而吳輝不擔心這個。

他鄙視封建制度,也不關心自己的後代會不會被清算。所以他將留下一個皇帝敢亂來就會被推翻的制度。

雖然身處封建時代,但他的三觀可都是來自現代的。

戲子來到吳輝的地盤。

同樣經過戰爭的摧殘,這裡卻顯得沒有那麼悽慘,顯然在吳輝的管理下,把妖族趕走之後,這裡的一切都在變好。

至少老百姓還能種地。

在人稍微多一點的城市裡,還能看到正常的商業活動。

“再給燕王兩年,兵精糧足,擊敗妖族,再滅了朝廷,統一天下指日可待吧。”戲子一路看下來,忽然發出這種感慨。

已經有了政治體系,財政體系,軍事體系的吳輝,完全在這裡站穩了腳跟。甚至民眾認可他個人也超過了認可大周朝——跟著燕王能吃糧,還不會被打,這不比什麼都強?

外圍的地盤在打跑妖族後,經濟復甦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核心地帶中,吳輝就經營得非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