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這個段霸欺負的人很多,許多人都有殺他的動機,排查並不容易,但小明還是覺得不夠。

按照他的計劃執行下去,嫌疑人會增加很多,最後難以懷疑自己找到重點。

那麼,計劃有了,該如何實施呢?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等目標獨自進入廁所的時機。反正在一個學校裡,遲早會遇到。可小明卻有點等不及。

也沒辦法,身為玩家制訂計劃的時候就必須在五天之內完成。所以成為兇手後也會顯得有些急迫。

所以小明決定,主動把目標引到廁所。

同時他還在準備其他殺人計劃,比如說,在體育器材倉庫裡殺人,或者在沒人會去的綠化帶殺人,還有在目標的小區裡,或者其他什麼地方。

這一部分的殺人計劃可以多準備一點。還要提前考察一下。

……

……

學校,小區,三個案發地點其實都是比較封閉的區域,外人進入其實並不容易。通常都需要登記。

能隨便進入這三個地方的究竟是什麼身份呢?小區暫且不談,兩個學校要如何聯絡?

我們把死在小區的受害者稱為死者a,死在體育倉庫的受害者稱為死者b,廁所的受害者稱為死者c。首先吳輝現在雖然還沒徹底推理出作案手法,但他有七成把握確定兇手的真實目標是死者c。

關於c的屍檢結果吳輝看了一下,死前喝過啤酒,血液中有酒精成分。

如果在啤酒里加了點利尿的藥物或者瀉藥,確實是可以讓對方往廁所跑。當然,就算不加,啤酒喝了兩罐同樣會讓人很想上廁所。

而且利尿的藥物有很多,獲取渠道也並不困難。

當然因為要破壞學校坑爹的電力系統,來回還需要不少時間,吳輝決定下點瀉藥會更好。這樣也不至於拉著人一起去廁所。當然考慮到瀉藥生效的時間……不管怎麼看都不太合理。

因為很難控制啊,下藥之後鬼知道什麼時候生效,鬼知道對方什麼時候去廁所。

那麼如果破壞電力系統的是同夥呢?兇手本人一直跟著目標會怎麼樣?感覺還是有可能的……但是玩家肯定能明白殺人這種事情參與人數越多,暴露可能性就越大啊……

所以把參與者滅口。就正好了。

嗯,死者b死在死者c之前,所以如果是我思考的情況,a就應該是幫兇。查一查兩人的關係。

很快警察就把調查結果拿來了。死者a和死者c之間是有衝突的。兩人在街上約過架。

所以吳輝已經成功推理出來了。

b先死,是誤導大家的方向,ac之間有關聯的事情很成功的被忽略了。大家只能從三個人身上找到校園霸凌者這個共同點。從而開始懷疑是某個極端的“正義”殺手在連環作案。

最合理的假設是。a配合兇手,破壞了電力系統,然後被在攝像頭下所殺,隨後bc的屍體才被發現。

而攝像頭下這個身影穿著雨衣,身高體型也明顯經過處理,與破壞電力系統的人在偽裝手法上有許多相似性。大家就會下意識當作那是同一個人。

那麼,有個問題,a的心理素質這麼強嗎?在幫忙殺人之後還照常出門散步?

哦,他可能壓根不知道自己是殺人幫兇,只以為是兇手要摸黑把喝醉的死者c打一頓什麼的。甚至跑去散步也是為了事後那邊找破壞電力系統的人時,自己可以說當時在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