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後,湯宗、張輔、紀綱打掃完戰場回京覆命,這次夾刀嶺一戰,他們雖說大捷,但明教賊人兇悍異常,整整五六千人,最終卻只抓到幾十個俘虜。

賊首明教教主闞六身死,只能拉著屍體回京,甚至連王三善,都在雙方大戰時,趁著看守官軍大意,自殺身亡。

回京的官道上,車在行受傷頗重,不能騎馬,享受了和常寧公主一樣的待遇,被用馬車拉著走在大軍中間。

湯宗騎馬走在最前頭,他有些魂不守舍,腦中還在想著刺駕案的事情。

明教剿滅,常寧公主救出,可以說是比朱棣預想的還要圓滿,所有人都覺得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可他卻一籌莫展。

闞六這一死,必然是滿朝歡慶,他甚至找不到合適的理由說服朱棣繼續查探。

紀綱縱馬上前,哈哈笑道,“湯大人,此番回京,你當是頭功,紀某也能跟著沾點光。”

湯宗聞言回過神,轉頭看著他,“紀老弟勇猛殺敵,這次怕不止是沾光吧。”

紀綱聞言更是高興了,“這還不是多虧了湯總兵你,哈哈......紀某早說過,你我是天作之合,什麼事都能幹的成,只是可惜呀,錦衣衛只能有一個指揮使。”

說完自顧自想了想,看著湯宗,“湯大人,不如老弟幫你找人進言,藉此大功入閣如何?說不得將來就是內閣首府了。”

他倒是挺替湯宗著想。

湯宗看他一眼,苦笑搖搖頭,沒有說話。

這哪裡是可能的事?做內閣首輔首要的得是處處替皇上著想,湯宗語不驚人死不休,處處讓皇上難做,哪裡像是這樣的人?就是湯宗願意,朱棣還不答應呢。

見他不語,紀綱轉移話題,“湯大人,這次車在行這臭小子立下大功,你自己回去卸下這援剿總兵的名頭,也不知道要去哪個衙門當差,車在行跟著你不如跟著我紀綱,現在趙鐸已死,錦衣衛正好缺個指揮同知,我看他就很合適。”

“紀指揮使,車在行哪裡能去你錦衣衛?”

湯宗還未說話,張輔哈哈大笑著拍馬而來,“此次剿滅明教,楊塢嶺是車在行發現,王三善是車在行捉拿,擊殺闞六,救下公主是車在行所為,如此大功,一個區區四品的指揮同知哪裡承載的下如此大功?不如來我右軍都督府,做個都督僉事。”

兩人居然因為車在行的未來爭執起來,但湯宗聽了張輔的話,卻是心思頗重,轉頭看了一眼車在行坐著的馬車。

紀綱聞言臉上佯裝不滿,“英國公可莫要與我紀綱搶,都督僉事雖說是正三品,卻不見得有我錦衣衛指揮同知這個四品來的實在。”

張輔笑道,“紀指揮使說的不錯,不過我張輔常年打仗,身體有恙,滿朝皆知,車在行有勇有謀,著實不錯,我帶他在軍中多歷練幾年,累積戰功,將來向皇上進言,讓他統領右軍都督府也未可知。”

“這......”紀綱一滯,這個他還真就比不了,且不說自己不可能以後讓出錦衣衛指揮使的位置,就算是願意,也不見得比得上統領幾十萬人的都督府來的實在。

湯宗又回頭看了一眼隊伍中央的馬車,想了想,回頭對紀綱和張輔道,“英國公,紀指揮使,在行今年不過二十五歲,年紀尚小,無論是右軍都督僉事還是錦衣衛指揮同知,早早坐上如此高位,未有根基,不見得對他以後有利。”

紀綱笑道,“湯大人這可就說的不對了,有我紀綱和英國公在,怎麼就是未有根基了?除了皇上,什麼樣的根基比得上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