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共同查案(第1/2頁)
章節報錯
“湯大人,紀千戶!”兩人正吵著,黃儼氣喘吁吁趕來,立刻擋在兩人中間,對紀綱道,“主子就擔心你的性子過來找湯大人麻煩,果然被猜中了。”
紀綱看著他,一肚子苦水,“黃公公,你來的正好,這湯宗欺人太甚,揹著我告狀乃小人所為。”
黃儼斥道,“你被貶官與湯大人何關?聖旨上寫的清清楚楚,是因你查案不力。”
湯宗聞言眼珠子一轉,他這時才知道紀綱是為何被貶。
紀綱則是虎目一瞪,想說湯宗也查案不力,為什麼沒有被貶官,可話到嘴邊又覺得是頂撞皇上,不合適,硬生生吞了回去,看了一眼黃儼,方才的氣勢陡然落下。
他誰也不怕,但還真是有點怕這位皇上身邊的大太監。
有皇上撐腰,紀綱對其他人可以橫眉豎眼,但對皇上身邊的太監可不行,他們都是無根之人,此生也沒啥追求了,唯有伺候好皇上才能享受榮華富貴,不然出去了,拖著個殘廢之體,能幹些什麼?而且他們常伴皇上身邊,最是受信任,甚至三言兩語就能影響事情的走向。
太祖朱元璋時期,認為太監都是一些低賤之人,擔心他們插手朝政,甚至不允許他們識字,連個奏章都看不懂,更不要說進言,但朱棣上位之後,因為皇位來路不正,許多有骨氣的名人志士辭官的辭官,跑路的跑路,叫都叫不來,沒人幹活怎麼行?再加之他誰也信不過,於是就開啟了重用太監的先河。
但大臣可就不同了,即是皇上的屬下,也是皇上的對手,時不時就得給點甜頭,或者打壓打壓,這樣朝堂才能穩固。
黃儼見紀綱不說話,回頭看了一眼湯宗,朝兩人拱拱手,“湯大人,紀千戶,皇上宣你們明早進宮!”
“進宮?和他?”
湯宗和紀綱同時一愣。
黃儼點頭,笑吟吟道,“不錯,你們也別在這站著了,好好想想明日該如何給皇上回話。”
紀綱聞言狠狠看了湯宗一眼,“正好,明日皇上面前辯個明白!”說完扭頭就走。
湯宗見他離開,對黃儼拱拱手,“多謝黃公公解圍。”
黃儼笑道,“還算咱家來的及時。”回頭看了一眼氣鼓鼓遠去紀綱,“湯大人,紀綱出身你我都知道,入宮之後還算是收斂了許多,若是在外邊,保不住他就動手了。”
湯宗訕訕一笑,“不瞞黃公公,我剛才還真有些擔心他動手,他是大內高手,我這老胳膊老腿可經不起折騰。”
兩人哈哈大笑。
湯宗道,“昨日的事情,多謝黃公公......”
黃儼不等他說完,擺擺手道,“湯大人,昨日的事情只是小事,咱家也不是幫你,而是替皇上著想,煩心事已經很多了,不能再多了。”說完笑道,“不過沒想到今日你們還是起了爭執。”
湯宗笑道,“昨日的事情縱然沒有得罪紀綱,但也肯定讓他不舒服了,今日之事躲不過。”
兩人又說了兩句,黃儼離開。
回到大理寺,湯宗靜心考慮這到底怎麼回事。
紀綱查案的風波才剛剛過去,百官議論,許多人都猜測這後面是皇上的意思,紀綱這次被貶官明面是因為查案不力,其實就是皇上讓他背黑鍋,平息風波。
可紀綱既然被貶官了,那同樣查案不力的鄭賜、陳瑛還有自己呢,會不會緊接著被問責?雖說在詔獄裡受了點苦,還破費了點銀子,但皇上可不一定覺得這就夠了。
所以鄭賜和陳瑛兩人一定不會上奏彈劾紀綱,怕惹來一身騷,而只要陳瑛的督察院不參與彈劾,事情就不會搞大。
可皇上為什麼貶了紀綱的官,卻要讓自己和他明日一同面聖呢?
這一天,彈劾紀綱的奏疏寥寥,陳瑛和鄭賜果然知道其中利害,沒有動手,也就捱了鞭子的王嶽很起勁,帶著人死命彈劾,但通政使司呈遞上去後卻都被黃儼壓在了司禮監,連送都沒有送。
他是司禮監首席大太監,自然知道這種奏疏送上去只會捱罵,當作不存在反而符合聖意。
不過湯宗卻成了百官談論的人物,紛紛送上欽佩的讚譽,都認為是他扳倒了紀綱這個大明朝第一臭名昭著的人物,替他們報了仇。
轉眼到了第二天,湯宗早早進宮,在武英殿門口等候。
紀綱來了,站在他對面,一雙不含好意的眼睛不斷打量湯宗。
兩人都怕在這裡鬥嘴,被裡面的朱棣聽見,是以誰都沒有說話。
黃儼開啟門,從武英殿走了出來,“湯大人,紀千戶,請進吧。”
湯宗與紀綱進去,見朱棣坐在書桌前,臉色平淡,看不出是喜是怒。
“臣湯宗叩見皇上。”
“臣紀綱叩見主子。”
兩人跪下行禮。
朱棣看著他們,“平身。”
兩人起身,互相看了一眼,眼中均是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