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爹,我想著咱們一家子都要去漠山採藥,不如我把布匹抱去盧嫂子家,給她些銅板,讓她給咱們做算了,左右也花不了幾個銅板,還不耽誤咱家採藥,你認為咋樣?”

第二天一早,陸陳氏拿著粗布端詳了一會兒,詢問陸大華。

陸大華答應了,如今陸家也是有幾兩身家的人了,不是不在乎幾個銅板,而且對現在的陸家來說,當然是採藥更為重要。

“那行,趁現在天還早,我先拿幾匹粗布和咱家的尺寸去她家看看,能做就先一人做一身出來。”

“嗯,你看著辦吧。”

對於這種事情,陸大華不甚在意,而且自從成家後,家裡瑣事都是陸陳氏做的,左右也不會虧待他就是了。

陸家雖然有些錢了,但給一家子買的,都是粗布,粗布較粗糙,但是它有便宜耐磨的優點那,天天去山裡採藥,可不就需要耐磨的布料嘛。

陸陳氏給家裡每個人量了尺寸後,抱著布去盧嫂子家了。

盧嫂子家在周南家的下面一點點,不過從陸家過去,不需要經過周家。

陸巧煙後來好奇問過陸陳氏,為什麼村裡那麼多人會做衣裳,但是她卻找了盧嬸子。

陸陳氏告訴她:盧嫂子家男人早年間生病了,那時候鍾大夫不在村裡,他阿孃捨不得花銀錢去鎮上醫治,想著等鍾大夫回來,結果沒等鍾大夫回村,盧嫂子的相公就嚥氣兒了。

盧嫂子從此便開始記恨她婆婆,自己帶著兩個孩子單過,別說什麼節禮和養老錢了,平時做點什麼好吃的,都絕不會叫盧家二老的。

當然,盧嫂子家也沒有什麼好吃的。

若盧家二老說她或孩子不孝什麼的,盧嫂子便會回答:“娘啊,本來我們一家就指著威子她爹賺錢呢,當年您不給錢醫治,娃他爹去了,我們一家便沒有活路了。

現在還說要給養老錢?我們家怎麼給得起喲,要不這樣,娘您把我們一家三口接回老宅去住,包我們吃穿住,我們一家啊,那肯定對您孝孝順順的,絕不含糊。”

陸家二老當然不會接他們回去了,白養三個人不說,以後她家威子成家,說不定還得給彩禮錢呢。

陸巧煙倒是認同這盧家嬸子的做法,本來世間就是如此。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呢。

……

陸陳氏空著手回家時,父子三人便知道事情成了。

“他爹,有個事兒我得給你說說,我去盧嫂子家時,在路上遇見趙老太了。

她說他家大兒子馮德生去漠山,老是看見我們一家在割野草,說現在又不用採秧草(採一些草或是樹葉放稻田裡給水稻做肥料)了,問我們割了幹嘛。”

陸巧煙心裡一激靈,陸家採草藥的事情蒙不住了。

陸大華同樣懂這個道理,忙問陸陳氏:“你怎麼回答的?”

“我當然說我不知道了,說是我當家的讓我們做的,我也不知她會不會說出去。

他爹,會不會再有人來問啊?是不是會有人知道咱家採藥賺錢了呀?這可怎麼辦呢?”

陸陳氏有些著急,這可是自家現在唯一賺錢的法子呢。

說起來,人心是複雜的。

不能賺錢時要擔心怎麼樣才能賺到錢,有了賺錢法子後,又擔心別人知道了和自己搶。

陸大華也摸不準,“先這樣吧,咱家先採著,等有人問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