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亞銀行,遠東銀行完成合並之後,所有香江人都認為關於香江銀行業的紛爭應該已經結束了。

但誰也沒有想到,事情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香江的銀行業此時依然是暗流湧動。

只不過這種湧動,外人不得而知,只有真正在行動的人,才明白其後的發展代表著什麼。

分工合作的杜輝廉,布萊恩特,劉志淵,陳滔四人中,布萊恩特最先有了回應!

這一次,四人再次聚集到了一起,不過他們這一次不是在鳳舞證券開這次的碰頭會議了,而是來到了楚歡的辦公室。

“董事長,北美甲庫的人已經找到了郭樂的後人,對方已經答應了出售自己手中在永安集團的股份了!”

布萊恩特神情有些得意的講道。

雖然在這之前,他並不認為收購永安集團是一個可以完成的事情,但現在事情有進展了,他依然十分開心。

相對於郭泉的子女眾多,郭樂一脈就顯得人丁不足了,郭樂只有一個獨子名為郭悅文,早年郭樂執掌永安集團的時候,也曾想過將自己的兒子培養成接班人,但郭悅文字人對接班事情並不是很熱衷,另外郭悅文在54年的時候便已經去世了,享年49歲,郭樂夫婦是白髮人送黑髮人。

同年,郭樂訂立遺囑,把大部分名下資產留給太太楊秀珍、兒媳婦梁美君及兩孫,小部份則遺贈32位家人。

郭悅文去世,兩個兒子年紀尚幼,根本無法接班,再加上郭樂本身在晚年時健康狀況惡化,曾兩次中風,力不從心,這應該也是他來不及或未能安排在美生活多年的孫子接班的原因之一。

不管如何,郭樂一脈在他去世之後,便全部移居北美,現如今郭樂當初在永安集團的股份,已經全都被自己的兩個孫子繼承。

這兩個孫子,常年生活在北美,不管是對永安集團,還是對香江郭家其實都沒有太多的歸屬感。

“另外,其實他們兩人也都對於永安集團現在的情況心中不滿,認為他們才應該是永安集團的正式接班人,所以在我們送上兩倍於永安集團現如今股價的情況下,他們已經同意將自己在永安商業管理公司的股份轉讓給我們了!”

布萊恩特繼續講著他的情況。

在來向楚歡彙報的時候,杜輝廉已經在布萊恩特的口中知道了這件事情,但現在依然顯得有些開心。

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郭樂一脈在永安集團的股份稀釋的已經不能與當初相比了,但有了他們的股份,依然讓甲庫收購永安多了更多的成功性!

楚歡問道:“郭樂一脈在永安集團有多少股份?”

杜輝廉回答道:“經過統計是5.78%,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已經在永安商業管理公司擁有13.21%的股權,雖然還是無法獲得這家公司的決定權,但至少已經算是打入他們的內部了!”

之前已經講過了,郭家的人並不是直接持有永安集團的股份,而是將他們在永安集團的股份併入一家叫做永安商業管理的公司,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甲庫這邊想要獲得永安集團,就必須持有永安商業管理公司超過51%的股份!

楚歡微微額首,在另一個時空,鄭佳純收購永安集團之所以失敗,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低估了永安郭家內部的情況。

當時在鄭佳純看來,永安集團郭家的內部人員其實是有矛盾的,既然有矛盾,自己就不需要提前攻略,只要在收購的過程中提高收購價,就能夠獲得部分郭家的內部人員在永安集團的股份,進而影響到永安商業管理公司的決策,最終逼迫他們放棄永安集團。

但事實證明,鄭佳純的想法是正確的,但又是錯誤的,郭家內部確實是是說不上有多團結,但在支援他們收購永安集團的那一小撮人當中,沒有領頭的,只是遊兵散勇,再加上鄭佳純本身對他們的不重視,這就導致了郭家想要保住永安集團的人最終將這些人重新籠絡到了一起。

當然了,這其中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那就是,當時鄭佳純雖然沒有獲得永安集團郭家的支援,但卻拿到了永安集團第二大股東新加坡華僑銀行在永安集團25%的股份!

順帶要說一聲,此時的永安集團只是外界對永安的稱呼,但此時真正的永安集團的上市旗艦公司全稱是叫做永安人壽集團。

等到了84年的時候,永安人壽集團才改名為永安集團!

至於新加坡的華僑銀行之所以能夠成為永安集團的第二大股東,是因為在74年的時候,永安集團想要擴充套件他們在海外的聯絡,所以與新加坡華僑銀行進行了換股,換股後,新加坡華僑銀行持有永安人壽集團25%的股份。

在83年的時候,郭家第二代掌舵人郭琳珊去世,郭琳褒長子郭志全接任永安集團,讓永安集團進入了第三代掌舵時期。

在這時期,永安集團的業務,主要是人壽水火保險、證券投資、金融期貨、銀行及旗下永安公司經營的百貨業。

然而,在這些業務中,除了百貨業尚算可以之外,其餘的金融期貨、保險、銀行等,糊里糊塗地虧去不少。

後世就有評論指出:“永安集團的經營,可以用‘不做更好’來形容。因為做少蝕少,不做,將資金存放銀行生息,或買入滙豐、置地的股票生息,比嘗試這樣嘗試那樣,頭頭碰著黑要好得多。”

這就像後世說那些富二代們是一樣的,如果一個富二代老老實實的做一個紈絝,其實家中資產是怎麼也不可能敗光的,怕就怕有些富二代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總想證明自己比自己的老子強,結果落得個敗家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