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景喜淺水灣的豪宅內。

“馮伯,什麼事情公司不能聊,還特意讓阿發將我叫到家裡來啊?”

應馮景喜之約,楚歡在這天來到了馮景喜的家中,見到了已經等候楚歡多時的馮景喜。

新鴻基三劍客,可以稱得上是香江商業史上一段傳奇了。

三人中,郭德勝的年紀最大,馮景喜次之,李釗基最後,早年間三人合創的公司並不是新鴻基,而是一家叫做永業的公司,不過整個永業公司,除了他們三人以外,還有另外五位股東,沙田酒店便是他們在永業的第一宗業務了。

後來永業公司從舊樓開始自己的地產專案,當時香江待拆的舊樓很多,舊地盤比較容易得手。

這種地盤,通常面積很小,大地產公司不屑一顧,他們卻如獲至寶買下,他們的資金,正適合在小地盤施展。

幾年下來,永業雖沒出現奇蹟,卻一步一個腳印,從未有過什麼失誤。

不過到了1963年的時候,他們三人便因為與另外五位股東意見不合,而離開了永業,重新創辦了新鴻基地產。

三人在新鴻基分工明確,郭德勝,李釗基負責地產專案,馮景喜負責財務以及投資方面的業務。

不過當新鴻基漸成規模的時候,三人分道揚鑣,馮景喜創辦了新鴻基證券,李釗基創辦了恆基兆業。

新鴻基三劍客雖然在分家的時候,被人頗多猜疑,認為他們可以同患難,卻不可以共富貴。

但其後三人的表現卻打破了這樣的猜疑,三人雖然分家,但依然會經常合作,且關係更勝以往。

與郭德勝,李釗基一直想要繼續發展地產行業不同,馮景喜更喜歡的是證券業。

在現如今的香江,證券業有三位大佬是公認的證券行業三大佬,他們分別是遠東會的李富兆,金銀會的胡紋輝,再有一個就是新鴻基證券的馮景喜了。

論能力,馮景喜不輸郭德勝,李釗基兩人,但要說運氣,馮景喜就比自己的這兩位老搭檔差的太遠了。

因為金融行業的不確定性,馮景喜接連遇到了73年股災,83年擠提風潮,就在85年馮景喜準備重整雄風的時候,卻又在加拿大溫哥華辦公的時候,腦溢血死亡,享年僅63歲!

而馮景喜為自己的家族也不過是留下了十幾億的資產,而郭氏,李氏兩家的資產卻已經達到了百億港幣的規模。

這其中的差距不能簡單的用能力來陳述。

“阿歡,這次請你過來,是有兩件事情想要問問你的意見!”馮景喜坐在沙發上,笑著與楚歡講道。

楚歡道:“馮伯有什麼事情就說吧,咱們兩家的關係用不上客套的。”

馮景喜笑的越發開心,要說整個香江誰對楚歡的發家史最為熟悉,那麼就非馮景喜莫屬了雖然他知道的也不是全部。

當初楚歡就是在新鴻基證券開始自己的第一輪香江股市搵錢套路的!

現在楚歡儼然已經成長為香江巨擘,馮家雖然相較那個時候也有所發展,但是與楚歡的發展速度相比,那是絕對不夠看的了。

到了現在楚歡依然能夠保持謙遜的態度在自己面前,這樣的情況讓馮景喜非常的受用。

“哈哈,既然阿歡你這麼講了,那我也就開門見山了!”

馮景喜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笑著與楚歡講道:“阿歡,我知道你一直想要進入香江本土的銀行業,而我呢,你也明白,終極目標一直都是將新鴻基證券改組為新鴻基銀行,我認為咱們雙方可以加深彼此之間的合作!”

這便是今天馮景禧將楚歡請來的原因了,東亞銀行一役,雖然楚歡成為了東亞銀行的最大股東,但香江商界的人都知道,這一次楚歡其實並不能算是獲勝,畢竟所有人都知道,楚歡真正的目的其實是將東亞銀行徹底的收購併且私有化。

但隨著東亞銀行一役的結束,楚歡的動作給人的感覺就是他並沒有真正的發力,畢竟依照很多人的猜測,按照楚歡的勢力,想要收購東亞銀行並不是沒有這個可能的,最後楚歡卻突然偃旗息鼓,這讓很多人懷疑,楚歡想要進入香江本土銀行業的想法是不是沒有那麼的強烈?

當然了,馮景喜作為最瞭解楚歡的香江商人之一,他並不這麼認為,在馮景喜看來,楚歡當時的那個行為,不過是發現那個時候並不是完全收購東亞銀行的最佳時機,所以最後選擇了放棄,等待更好地時機。

因為馮景喜明白,楚歡一直都非常看好老家的發展,既然看好老家的發展,那麼就一定想要進入老家的金融業,但由於阿爾德商業銀行的特殊性,進入老家金融業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楚歡的手中必須要有一個香江本土的銀行做支撐。

“馮伯你的意思是,新鴻基改組銀行的事情已經得到了港府的批准?”楚歡有些詫異的看著馮景喜。

要知道新鴻基證券改組銀行,是要到82年的時候,才在港府的手中申請下來牌照的,現在馮景喜跟自己這麼講,很明顯是想要邀請自己加盟他的新鴻基銀行的。

馮景喜無奈的搖頭道:“現在還沒有這個條件,不過我準備在明年成立新鴻基保險公司!”

證券,銀行,保險,銀行業三大業務,馮景喜雖然還沒有申請下來銀行的牌照,但已經開始著手成立銀行的事情了。

這就如同楚歡在阿爾德商業銀行進入香江之前,將大眾國際投資收購下來的原因是一樣的。

“原來是這樣啊!”楚歡微微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