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合作(7K大章,求訂閱~)(第1/5頁)
章節報錯
“對了,老闆還有兩件事情,我認為您應該知道。”
徐意在跟楚歡講完張玉良家族的事情之後,跟楚歡彙報道。
楚歡露出感興趣的表情,現在的徐意肯定是不會跟自己說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能讓她當做大事彙報的,在香江肯定不是小事情了。
“什麼事情?”
徐意講道:“第一件是,太古地產準備在八月份上市,之前施約克施懷雅特意打電話過來,想要請老闆您見一面,第二件是,大馬的郭生來香江了,想要跟您見一面!”
太古地產,太古集團旗下地產公司的旗艦公司,當初在1972年的時候,太古集團眼看香江地產業日漸興盛,而世界航運業則開始不景氣,遂創辦太古地產有限公司,向地產業進軍,計劃關閉太古船塢,將其所擁有的龐大土地作地產發展。
也就是現在的太古城。
初期,太古因感集團缺乏地產專才,為吸收經驗,於1973年與陳徳泰旗下的大昌地產聯合收購小型地產公司健誠置業,改組為太古昌發展,並將太古城第一期地盤注入。
太古城就是太古地產的龍頭專案,在去年的時候太古城推出了兩幢大廈“洞庭閣”及“鄱陽閣”的售價是每方尺200元至230元。
當時,太古地產擔心銷售不佳,優先讓太古集團和金門建築公司的僱員享受折扣認購,以造成“短期內售清”的效應,吸引市民注意。
不過,洞庭閣入夥後,太古城住宅即以其高階住宅形象吸引了不少買家,售價輾轉上升。
隨著太古城的成功,太古地產認為太古船塢再發展的規模實在太大,沒有必要與大昌分享,遂於1977 年收購太古昌發展全部股權,並將太古地產在香江股票市場掛牌上市。
徐意點頭道:“是這樣的,大昌地產那邊雖然不是很滿意,但最終也是無奈退出了。”
說起大昌地產這家公司也是挺有意思的,大昌地產在香江地產公司中也算是知名地產公司,但與其他地產公司不同,這家地產公司十分熱衷於與英資財團合作,不僅有太古的太古城,當初還與和合國際,黃埔船塢想要聯合開發黃埔船塢在紅磡、大角咀及香江仔三座船塢的土地。
不過這件事情被楚歡給叫停了,而在另一個時空,則是在祁德尊離開和合國際,韋理入主和合國際,當時韋理認為香江地產市道蓬勃,母須與大昌分享,因而推翻雙方往日的許多口頭合約,導致雙方關係破裂對簿公堂,後來庭外和解。
到了1979年,大昌地產以3.1億元向和記黃埔購回都城其餘55%股權,同時以1.1億元價格將中區和記大廈25%業權售回和記黃埔,雙方合作由此終止。
現在雙方是不可能對簿公堂了,在和合國際付出一定額的現金之後,大昌與和合國際早已經沒有了任何的關係。
實際上不只是和合國際,太古,大昌地產還將與希慎置業合作,共同開發希慎置業的希慎大廈及禮頓中心。
楚歡與大昌地產的陳徳泰也算是認識,有過幾面之緣!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太古地產上市的事情。
“施約克有沒有在電話裡講是因為什麼事情?”楚歡開口問道。
“沒有!”徐意搖頭道:“不過大機率情況下應該就是兩件事情,要麼跟他們公司上市有關,太古集團雖然作為香江最有實力的香江曾經的四大洋行之一,但香江今年的股市除了老闆您有動作的時候,有一些波動,整體趨向還是與去年差不多的,都是整固為主,起伏有限,加上之前老闆你入股中巴,九巴,給這兩家公司的股價帶來股價上的增長,我想施約克應該也有這方面的想法。”
香江1977年的股市與1976年的股市差不了多少,如同徐意所講的那樣是整固為主,起伏有限。
承接1976年的呆滯氣氛,1977年初恒生指數以447.67點開出,最高上升至451.00點,之後反覆下滑至3月14日的413.50點。
3月中旬後,市場曾經一度出現技術性反彈,並緩緩上升。
俟後,市場再受滙豐銀行宣佈調低利息的影響,股市略為上升至5月11日的452.17點。
正常情況下,到了下半年恒生指數只在410點至440點之間來回,波動極窄。
年底,恒生指數甚至扭轉過往“年底必升”的“定律”,由11月3日的436.84點下滑至全年收市低點404.02點。
如果拋去楚歡存在的因素,那麼香江四會全年的總成交額,也大幅萎縮至只有61.27億元。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依照徐意的分析,太古地產如果想要上市便有超過預期的升幅,那麼就需要外界利好條件的發生。
而現在單輪個人影響力,在整個香江,是沒有人比得上楚歡的,所以如果楚歡能夠成為太古地產的股東,這肯定是一件非常利好的事情。
至於楚歡之前與太古集團的施懷雅家族有一些商業上的競爭,此時已經顯得無足輕重了,只有利益才是大家永恆的追求。
“兩種可能,你剛剛只說了一種,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呢。”楚歡向徐意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