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涵祥詢問楚歡片場的事情時,其實李涵祥的心中已經鬆動,甚至朝著楚歡的黑白映像開始傾斜了。

之前已經講過了,李涵祥選擇回到香江重新自己的電影事業,是因為他在臺島已經沒有生存的空間了,不得不回來。

而在回到香江,選擇重新加入邵氏也是因為他在香江沒有了其他的選擇, 不得不做的一個決定。

除了張徹的原因以外,還有邵氏的制度問題。

邵氏的制度,註定是留不住人才的,同時邵氏的制度,也標誌著這家公司是極度缺乏創新意識的。

或者說,是邵義夫這個人極度缺乏創新意識。

在初創業的時候,邵義夫也許可以大刀闊斧的去做出一些行業內沒有的改變。

但當邵義夫的生意做大之後, 他吝嗇的性格就會佔據上風,不會讓他的生意再有任何的進步。

邵氏電影如此,一家獨大的邵氏,看不起李曉龍,即便是有了李曉龍的教訓之後,邵氏依然看不起許貫文。

也許邵義夫是對的,畢竟在他們還沒有成功之前,沒有人能夠確定他們一定會成功。

但這種事情向來是以結果論的。

嘉禾在沒有辦法情況下破釜沉舟,選擇李曉龍是因為嘉禾初創,需要一個臺柱子來撐門面。

選擇許貫文,是因為李曉龍去世,嘉禾需要另外一個臺柱子。

邵氏沒有這樣的窘境,所以邵義夫可以不去冒這個險,但邵氏電影的倒閉,是因為邵氏跟不上香江電影的節奏,TVB在香江一家獨大之後, 也缺少了創新,各種型別的電視劇只要有一部大火的,那麼勢必會無數次的拍攝續集,直到將這個IP的價值挖乾淨為止。

這其實也是一家大公司的通病,缺少競爭力之後的自身懶惰!

重新說回李涵祥,一家擁有自己院線的電影公司向李涵祥丟擲橄欖枝,他沒有任何理由不心動。

畢竟灰頭土臉的回到邵氏,對於心高氣傲的李涵祥來講,也是一件十分丟人的事情。

於是在接下來楚歡與李涵祥的交流中,李涵祥心中的天平一點點的開始朝著黑白映像傾斜。

當楚歡拿出自己的底牌,保證黑白映像在修建自己的片場之前,可以使用邵氏的片場,終於讓李涵祥做出了決定。

“如果是這樣,我還不答應楚先生的話,那豈不是顯得我太不識抬舉了!”

聽到李涵祥這麼講,楚歡便知道自己成功了。

“我代表黑白映像歡迎李導。”

李涵祥哈哈一笑,道:“既然是這樣,楚老闆,咱們還是聊一聊我的新電影吧,劇本我已經準備好了,本來是打算明天送給邵老闆看的,現在看來是不用了!”

此時李涵祥也改變了對楚歡的稱呼。

楚歡笑道:“我洗耳恭聽。”

隨後, 李涵祥開始給楚歡講起了自己的新電影, 楚歡雖然沒看過《大軍閥》這部電影, 但也知道一個大概的故事情節,在聽完李涵祥講完之後,楚歡便確定了李涵祥接下來要拍攝的正是《大軍閥》這部電影。

“電影內容沒有問題,李導的能力我也相信,你拿個預算出來,到時候我讓公司成立專項資金。”

對待這位未來至少五年黑白映像的定海神針,楚歡如同之前所承諾的一樣,給予了李涵祥充分的支援。

李涵祥大笑:“痛快,跟楚老闆做事就是痛快,不像邵老六扣扣搜搜的,生怕多花一分錢似的!”

楚歡也沒有一味的給李涵祥畫大餅,楚歡非常明白一個道理,合作的蜜月期是有時限的,相信邵義夫最早與李涵祥合作的時候,也是很開心的。

只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雙方才會在各種各樣的事情中,漸漸的將雙方的縫隙擴大。

老人所說的,醜話說到前面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李導,有件事情我希望你能夠知道。”楚歡認真的講道。

李涵祥此時正開心楚歡的痛快,笑著講道:“楚老闆請講。”

楚歡講道:“公司有公司的制度,作為投資者,我最看重的便是收益,電影是第七藝術沒錯,但藝術也要吃飯,不管是導演還是演員,都應該為公司帶來收益,公司才會給予他們最大的尊重。

所以在公司內,不管是導演還是演員都是有自己等級的,等級越高的導演,演員,公司給予的尊重也就越大,比如像李導這種已經在市場上證明了自己的,你的電影,公司可以直接審批透過,不會過問李導拍什麼,怎麼拍,只要能夠為公司賺錢,這個待遇就永遠不變。

但如果電影撲街了,那麼不好意思,你的特權將會收回,當然了李導這樣的,公司有更大的寬容度,可以將這個標準放寬到兩部或者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