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突破,絕頂高手(第1/2頁)
章節報錯
立於峰頂朝陽臺上,看遠山如黛,碧空如洗,只覺得天地廣闊,人世間這點權力爭鬥,愛恨情仇,與之相比太過藐小,如過眼雲煙,隨風而逝,千百年後,誰人還記得,誰人還在乎。
李牧靜立半晌,突然心頭一動,深吸一口氣,平復心情,緩緩放鬆心神,體悟自身。
漸漸他只覺一股熱氣在胸內緩緩升起,體內氣機勃發,最早領悟出劍意的養吾劍法緩緩在心頭浮現。
李牧心隨意動,順著心中所想,施施然把養吾劍法施展開來,只見長劍一出,一股浩然之勢盪漾開來。
初時還尚如謙謙君子,以不爭為要旨,長劍不離身前三尺之地,看上去平淡無奇,但每招每式卻都堂堂正正,蘊含著浩然之氣,劍勢綿綿延延,縷縷不絕。
到得後來劍勢節節攀升,終於殺機盡顯,鋒芒畢露,一劍既出,百邪皆避。
一套養吾劍剛施展完,李牧劍勢一變,又是一套“清風十三式”使出。
這“清風十三式”本也是華山的一套高深劍法,在劍氣之爭後,華山派內便只剩下半本劍譜,說來令人嘆息不已。
李牧遇到風清揚後,便把這一套劍法給學全了。
如今使來,只見他衣帶飄飄,一把長劍使得清清淡淡,似有似無、似虛似實、似變未變。毫無煙火之氣,若清風拂面,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若風清揚見了,定要贊他已得此劍三味。
李牧一劍使完,毫不停手,任由體內氣機鼓盪,手中長劍恍如靈蛇一般,劍光閃爍,疾吐疾手,劍法仍是一路接著一路使出,好似不知疲倦一般。
既有攻勢凌厲,迅捷如風,以快見長的“狂風劍法”;也有殺伐果決,一環套一環的“多命連環三仙劍”;更有變幻無窮,出奇制勝的“太嶽三青峰”。
最後但見一道青影恍如風飄雪舞,清靈迅捷,一把長劍凌冽玄奇,快如閃電,恍如在周身化如一道銀芒,繚繞來去,乍隱乍現。
即無劍氣破空的嗤嗤聲威,也無大開大闔的磅礴氣勢,看似平淡無奇劍招,實則內藏殺機,鋒芒不露,漸漸這套劍法的聲勢越來越小,到最後幾乎細不可聞。
如此精微奧妙,劍意玄奇的劍法,自是那號稱那無影無形,無聲無息“希夷劍法”。
漸漸李牧手中長劍不在拘泥於一門一派的劍術,東指西劃,隨意出招,上一劍使得是以圓轉為形,綿密見長的恆山劍法;下一招就變成了堂皇大氣、氣勢雄渾的泰山劍法;倏爾又成了變幻多端,虛實相間的衡山劍法……
五嶽各派各門劍法在他手中一一使出,好似無窮無盡一般,卻又無一招相同。
漸漸他呼吸吐納間,身與氣合,氣與神合,招式出動間,心隨意動,意之所指,劍之所至。
各門看似雜亂無章的劍法,被他隨意使出,招式銜接間,若行雲流水,綿綿延延,絲絲入扣,竟無一絲斧鑿痕跡。
到後來,只聽得李牧一聲清叱,手中長劍好似化為一團雲氣,飄飄渺渺,動無定式,去無定向,無孔不入。在霞光的照耀下,更是虛虛實實,變幻萬千,讓人目不暇接。
李牧身子也好似風車疾轉,任意為之。
下一刻,他飄然收劍靜立,山頂不免為之一靜,已是夕陽西下,灑下萬道金光,把天空染得紅彤彤一片,山川大地也彷彿披上一層綵衣。
山下的河面在霞光的照耀下,泛起的一層層漣漪,折射出道道彩光,更有幾隻水鳥盤旋在河面,翅膀上也盡染霞光,真是一副上好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畫卷。
李牧在如此奇美祥和的意境下,漸漸身心一片寧靜,無悲無喜,無驚無怒,忽而丹田一跳,一股真氣湧出。
他心中一動,飄上一方山石,盤膝而坐,五心向天,引導真氣,按著紫霞功第六層的法訣運轉開來,竟然意外的順暢。
初時尚且生澀,漸漸熟極而流,全身真氣如涓涓細流,綿綿密密,漸漸臻至物我兩忘之境。
忽而丹田一跳,又一道真氣緩緩從小腹升起,溫潤陽和,綿綿泊泊,經胸腹,匯頭頂,於十二正經輪番執行,李牧謹守心神,任由真氣運轉不休,如此幾個周天下來,真氣愈發圓潤自如,最後又緩緩匯入丹田。
口內津液自生,泊泊入喉,滿口香甜。
他輕呼一口氣,在山石上站起,只覺周身輕飄飄,暖洋洋,一身真氣渾然一體,無窮無盡,綿密厚重。
這是內力練到登峰造極,才有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