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嵩山,李牧來到山下寄養馬兒的地方,也不停留,一路返回華山。

這一趟嵩山之行,既沒有什麼驚喜,也沒有超出預期,結果都在他的預料之內。

就是不知,接下來嵩山如何出招。

作為五嶽盟主,和華山的二代弟子打成平手,事情如果傳了出去,對左冷禪的威信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雖然,傳出去也沒人信,能作證的都是嵩山派之人。

但,等到五嶽會盟,最後免不了比武定輸贏,到時又將如何。李牧很好奇他會怎麼做?

四月份,左冷禪忽然召集五嶽劍派掌門人,去嵩山議事。

嶽不群詫異過後,臉上無悲無喜,讓李牧和令狐沖安心練劍,隨意帶上兩名弟子便去了。

一直到四月底才回山,臉上的表情說不清是高興還是遺憾,除了囑咐門下弟子好好練劍,好像也沒什麼變化。

然後,江湖上,關於這次五月掌門與嵩山會談的具體訊息,傳了出來。

這次,嵩山派一改之前的強硬,態度明顯軟化了不少,不在開口閉口五嶽合併,動輒請五嶽盟主令旗…

但也僅僅是態度軟化了下來,關於五嶽並派之事仍然是一步不退,幾大掌門爭論不休,根本達不成一致。

最後,左冷禪提了一個看似公允的建議,重新選拔五嶽盟主,並派之事,有新任五嶽盟主與各派掌門商議,徹底解決這件事。

大家自是不願的,五位掌門中,左冷禪武功是公認的第一,所謂重新選拔五嶽盟主,不過是走一遍流程,場面活而已。

在一片沉默中,嶽不群卻出乎意料的贊同了,大出另幾派意料之外。

左冷禪以為嶽不群想要借徒弟之力,他早就有所準備,申明為了免傷各派的和氣,其他人就不要下場了,比試僅限制在幾大掌門之間,最後獲勝的一方成為新的五嶽盟主。

嶽不群仍爽快的同意了。

左冷禪雖摸不著頭腦,但他不覺得自己會勝不了嶽不群。打了幾十年的交道,嶽不群真有這個實力,這麼多年也不會謹小慎微,伏地做小了。

不然,華山派早就發展起來了,還會就這點規模。

從華山派這裡開啟了缺口,剩下的幾派就好拿捏了,在嵩山派和左正禪的各種手段下,泰山、衡山、恆山也不得不答應,六月初六,在天下英雄面前,重選五嶽盟主,五嶽並派之事,藉此機會,也要徹底有一個說法。

事情傳播的很快,一時間江湖上議論紛紛,面對這件足以改變江湖格局的大事,無不熱情討論,就連華山本派,弟子練功之餘也都在談論。

倒是李牧聽到訊息,感慨左冷禪統一五派之決心,這種情況下仍絲毫不退縮,連更改規則限制自己出手也用上了。

這樣也好,他連出手都省了,嵩山派同樣束住了自身的一部分手腳,僅僅左冷禪上場的話,嶽不群自己就能搞定。

……

時間很快進入五月下旬,華山派開始起程,趕往嵩山。

直到此時,嶽不群仍一如既往的冷靜,李牧一時間也猜不透他心裡是怎麼想的,是想當五嶽盟主,還是想當合並後的五嶽劍派掌門人。

無論做哪種選擇,李牧都沒意見。

可能,唯一苦逼的只有左冷禪,臺子也搭好了,路也鋪好了,就等大戲開場。

卻不知,已為他人做嫁衣。

華山和嵩山相去不遠,不到十天功夫,一行人就來到嵩山腳下的一處鎮子,包下了一處客棧,休整了一日,翌日清晨這才上山。

若論當今武林哪座山最出名,除了嵩山再也找不著第二座了,無他,上面不但有武林泰斗的少林寺,還有五嶽劍派之首的嵩山派。

一座山,兩大武道門派,在當今武林不說沒有,也相當罕見。

不過,少林寺在少室山,嵩山派在太室山,兩派自然也不同路。

華山派一行人走到太室山路口,還有嵩山派弟子在此引路迎接,看到嶽不群當即走過來執禮道:“見過嶽師伯和諸位師兄師弟,盟主已在山上恭迎。”

嶽不群點點頭,又問了幾句,得知衡山派的莫大先生,和恆山派定閒師太,昨日便已經帶著弟子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