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武商行成立後,李牧快速出手了一批貨物,大概佔總量的四分之一,收回款項二百三十萬法幣。

剩下的貨物,全部存放在倉庫裡,日夜有守衛守護。牧武商行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用細水長流的辦法,透過全國各地的小商行,批次出貨,把這些貨物一一脫手。

作為九省通衢,交通四通八達,全國各地來採買貨物的小商家到處都是,又是如此緊俏的商品,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

一個月?或者兩個月?

同時,牧武商行還有兩個任務,一個是委託這些小商家,從全國各地收購豬鬃,省得他一個地一個地的跑了,麻煩!

另一個任務是,派人去西南地區收購桐油。

民國時期,國內壟斷海外市場的物資,除了豬鬃,還有桐油。

作為我國在隋唐時期,就已經大規模使用的一種原料,桐油在現代社會依然擁有極大的用處。

在我們國家,古代桐油常常被用來塗刷傢俱、門窗,以達到保護作用。其實,桐油也是現代軍工領域必不可缺的機器保養劑。

憑藉著乾燥快、附著力強以及耐熱、耐酸、耐鹼、防腐防鏽導電的特性,桐油在戰爭時期成為最緊俏的軍需物資。

抗戰爆發後,運輸艱難,國際市場桐油奇缺,到了38年,中美達成了數額高達2500萬美元的「桐油借款」。按照條約內容,中國需以22萬噸桐油作為償還款。

有了這次合作經歷之後,中美兩國此後又於1939年和1940年先後兩次達成貸款協議,中國從美國那裡得到了總額高達4500萬美元的貸款。

不過,桐油的生意對李牧來說不會太長久。明年,也就是三八年,為保證了這種重要戰略物資的持續供應。在和美國達成借貸協議之後,政府會對桐油採取統購統銷的方式集中管理。

到那個時候,私人商行就插不上手了,除非皇親國戚。對李牧來說,販賣桐油的生意也就到頭了。

不過,留給他的,還有大半年的時間,也能大賺一筆。

其實,桐油不僅能賺外快,還有另一項重要作用。要知道,如今國內資源短缺,汽油、柴油和煤油更是無法得到有效補充。

於是,聰明的國人開動腦筋,將桐油進一步提煉,生產出了大量的替代能源產品。

據悉,每3000噸桐油,就能提煉出2000多噸替代汽油、煤油和柴油的油料。這些替代能源,在關鍵時刻,也能發揮大用處。

自然,作為中國獨有的作物,美國也曾引進出產桐油的桐樹,規模種植。不過直到現在,相比國內的種植規模,也不值一提。

目前的中國,確實可以說壟斷了全世界的桐油生產。

最近兩個月的戰爭,對銅油的出口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海外奇缺,價格一路飆升。國內卻越囤越多,只有一小部分有門路的商人,能賣出去一部分,獲取暴利。

李牧,顯然也要加入獲取暴利的這些人之中。

接下來,李牧又在商行坐鎮了幾天,等一切走上正軌,給商行的賬戶上留下一百萬發幣,帶著剩下的一百三十萬法幣,在警衛的護衛下,坐著氣艇返回南陽。

這次,他要擴軍整編。

……

豫省,從民國開始就天災人禍不斷。明年的人禍,五年後的天災就不說了。尋常的年份,往外地逃荒的人也不少。

【鑑於大環境如此,

南陽盆地,土地肥沃,又是省內,是逃荒的熱門去處之一。

對這些逃荒的人來說,能吃口飯,能生存下去,或者別一

家子餓死,就是他們僅有的曙望了。

所以,當李牧帶人來這些逃荒的人群中招兵的時候,當大家聽到,不但管飽,每月還有五塊大洋,差點擠破頭。

能吃飽不說,如果是和家人一起逃荒,每月有五塊大洋的餉銀,全家都不至於餓死。

不過,李牧招兵還是挺嚴的,挑挑揀揀,篩選了一遍,總共招了一千五百人。接下來打算再在南陽本地招一千人,把保安團的規模擴充到三千人。

看著剩下的人滿臉渴望又絕望的眼神,李牧嘆了口氣,這個世道…又給他們指了一條活路,接下來他將啟動一系列工程,比如保安團新軍營的修建,駐地附近道路的平整,沿著白河重新修繕一些碼頭和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