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蕩蕩的毛坯房說實話也沒有太多東西可以介紹和參觀。

於是在天宸廣場逗留了大概有20分鐘之後,心中各自打著自己小算盤的林奇,老三和陳加楠便出發前往新銀大廈。

2008年這會s市的私家車保有量並不算多,大部分馬路也沒什麼限速的要求,再加上此時正值下午3點多,路上來往的車輛更是少得可憐。

因此三個人開著兩輛車,差不多隻花了10分鐘左右就到達目的地。

全程都是風馳電掣,甚至連剎車都沒正經踩過幾腳。

而當陳加楠的車駛入新銀大廈地下停車場的一瞬間,林奇立馬就能夠感受出這裡人氣之旺了。.

畢竟一下子進入他視野中那一排排縱橫交錯,有序停放整齊的車輛便足以說明一切。

還是那句話,2008年s市的私家車保有量還並不算多,跟10年後那種滿大街密密麻麻都是車的景況相比,完全就不是在一個量級上的。

因此這個時候能夠在地下車庫同時看到這麼多輛車停放在一起,至少也能說明在當前這個時間點內,應該有為數不少的公司老闆或者企業中高層,抑或其他實力不俗的人士身處於這棟大樓裡面。

在地下停車場兜了半圈後,好不容易總算找到位置停好車的林奇和陳加楠二人便在老三的引領下搭乘電梯準備上樓了。

如果是從大廈外圍路旁經過的話,很輕易就能發現新銀大廈在外觀上十分洋氣地設計了兩條空中連廊,讓一左一右並排而立的兩棟龐然大物看上去有種渾然一體的感覺。

但根據老三的介紹,實際上分別被稱為新銀大廈A座和新銀大廈B座的兩棟主體大樓除了共用一個地下停車場外,基本上也沒有其他什麼關聯了。

就連那兩條看似作為羈絆象徵的空中過道據說一年到頭下來也沒幾個人會去使用。

而且這兩棟同為28層的大樓雖然從外面看上去可以說是幾乎一模一樣,但在內部結構和規劃定位上,也是有些小區別的。

所以大多數人還是將它們看成是兩棟完全獨立的大樓。

老三帶著林奇他們搭乘的是屬於B座的電梯。

新銀大廈無論是A座還是B座,單獨一層的面積差不多都是1500平方。

但是A座的定位主要是面向一些偏小戶型的客戶群體,這裡單套的面積都是集中在150到300平不等。

而B座的定位則要稍高一些,針對的也是那些規模實力更強的公司企業了,因此這邊的單套面積大多都是300~500平左右。

當然,個別樓層也有直接半層或者整層出售的。

其實進到電梯裡面的時候,林奇就已經能明顯的感受到新銀和天宸的那種氛圍差距了。

天宸廣場的電梯內部還處於比較原始的狀態,簡陋普通,三面銀晃晃的鐵皮,還貼滿了各種裝修和招租廣告。

反觀新銀大廈的電梯,都使用了紅木飾板進行裝潢,甚至還做了一些簡單的造型,就連通風口的位置還裝了個小吊燈,整體上的檔次明顯就非常不一樣了。

就連電梯在執行的過程中,停頓的頻率和進出的人數兩邊都是存在天壤之別。

剛才在天宸廣場那邊,無論是上去還是離開的時候,電梯都是直達的,中間既沒有停留,也沒有出現其他一同搭乘的人。

但是在新銀大廈這裡,跟林奇他們一起從地下停車場搭乘電梯的就有兩個人,然後到了首層的時候又上來了三四個人,並且每個人彼此之間也不是認識的,要前往的樓層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