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趙顯最近頗有幾分春風得意的味道。

首先是隨著“龍鳳翱翔”的玉璧出土,在朱炳的安排之下,京中已經掀起了一浪又一浪關於田太后牝雞司晨的論調。重壓之下她終於鬆口,開始給自己物色起了皇后的人選。

其次是收到了張謙轉過來的密信,他如今已經醒來,似乎昏迷僅僅是由於水土不服導致的突發惡疾。

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至少是醒來了。

趙顯手頭能用的人本來就不多,像張謙這樣能扛大事又掌了兵權的,更是僅有一人,如果張謙真的一病不起,趙顯會受到重挫。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田太后開始給他安排政務了!

雖然僅僅是京都府衙裡一些積年的案例宗卷,可這意味著他可以開始接觸真正的朝堂運轉。這是他無論聽多少堂課,問多少遍陪伴的侍讀都學不來的。

沒幾天他就察覺出不對來。

看看宗卷而已,他從來不曉得這會是如此吃力的事情。

趙顯啟蒙的時候就十分馬虎,當年宮中尚有名正言順,甚得天子信任、群臣認可的太子,所有頂尖的資源都會往太子身上傾斜。田太后自坐穩了後位,一直都對宮中把得死緊,她雖然不會殘害皇室子孫,可置若罔聞、冷漠以對卻是一定的。

趙顯的母親僅僅是彼時田皇后身邊伺候茶水的侍女,因為性格柔順,長相秀美,偶然討了先皇的歡喜,一夜承恩得了龍種。可惜身份低微,又因在田皇后眼皮底下勾搭先皇,惹了她的不喜,雖得封美人,卻一直待在被遺忘的角落。

趙顯從小是跟著母親長大的,生母僅是粗通文墨,在學業上幫不到半點,於為人上只會教他忍耐、討好,最大的期待就是等趙顯長大封王,能有辦法出宮開府,哪怕只得極小的一塊封地,也能養活她們娘倆。

到了啟蒙的年齡,田太后問明瞭皇帝,把趙顯打發去同其他的哥哥一起上課。他年紀小不懂事,又沒有人刻意帶著,同堂的兄長們進度都更快快,師傅自然先緊著太子,其次是其他的皇子,至於趙顯,不過是湊數啟蒙而已。

教的湊合教,學的自覺自己以後用不上,也是隨意學。

先皇國務繁忙,偶爾抽查功課,也極少問到他身上。

趙顯就這樣年復一年地混混沌沌度日。

後來肅王謀反,他一朝覆雨翻雲,真正意義上躍過龍門,成了真龍,重新跟著專心教授的大儒做起學問來。只是這時的他性格已定,資質普通不說,基礎還打得歪歪扭扭。

即便別人不說,趙顯也很明顯地感覺到同堂而學的幾個侍讀中,以聰明論,自己應該排在最後。

他也曾經奮起直追過,只是真的學不好,後來乾脆自己安慰起自己來。

天子者,御人也。

他只要學會了用人,學會了趙氏統治江山的“異論相攪”之術,其他的學問會不會都沒有什麼大的影響。

手下能做事就足夠了。

多年以來他就是這樣鼓勵自己。

只是今日,面對著那一卷卷的案例,他沒有辦法再逃避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