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孫隱與五國使臣 周王與神秘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洛陽。
作為周的都城,當然是很繁華的,臣民安居樂業,天下商賈聚集於此,大街上車水馬龍,和七國的任何一個國都相比都不遑多讓。
起碼沒有發生戰爭時是這樣。
此時的王宮中,周王正在大擺筵席,與朝臣共飲。
如今已經到場的使臣已有五國之眾,分別是韓趙魏楚燕,齊國不出意料的拒絕了合縱的之計,畢竟他們向來不參與合縱。
況且如今齊國的齊王建繼承大統,實則由君王后把持朝政,這位巾幗不讓鬚眉的齊襄王后一直對秦國態度嚴謹。
“昔日孫武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以吳國三萬之師,千里遠襲,五戰五捷,直搗楚都;又有孫臏受臏刑,圍魏救趙,馬陵道大敗龐涓,一戰名震七國。”
“此二人者,有蓋世用兵之才,談及孫氏,無不言及二者,令他人黯然失色,然孫氏一門皆豪傑,皆身懷大才,此言絕無錯,殿下孫隱便是。”
“合縱大計蓄勢待發,函谷關唾手可得,若此戰告誡,寡人認為孫隱當與孫武、孫臏並列為孫氏三傑。”
周王以長篇大論贊揚了兵家和孫家,拐了個彎又誇上了孫隱。
這個年輕人此時正坐在殿下首位,一襲黑衣,眉宇似刀劍一般,氣宇非凡。
“過獎,晚輩之智,斷不敢與祖先相提並論。”孫隱拱手,對那兩位先輩他還是很恭敬的。
“少主莫要謙虛了。”
“誰不知閣下少年成才,用兵如神?”
五國使臣紛紛出言一通誇。
孫隱對此只是點點頭,微笑幾次,僅此而已。
一通商業互吹和推杯換盞之後,周王再度開口,沉聲問道:
“不知閣下打算何時出兵?”
“韓魏大軍集結後,即刻出兵。”孫隱言簡意賅。
“不待其餘三國?”
“若等五國大軍集結,為時已晚,需在秦國大軍開撥之前採取措施,否則恐步前人之後塵,未等聯軍集結便被打的措手不及。”孫隱道。
“那不知……汝有何良策?”周王又問。
孫隱微微側目,看了看周圍,旋即道:“殿上聚有七國之士,中不乏秦國細作,如此說出來難免會令秦人警覺。”
唰!
此言一出,大殿上氣氛頓時有些凝固。
五國使臣面面相覷。
孫隱此言說不出有針對誰的意思,偏偏又像話裡帶刺一般。
兵家的人乾笑兩聲,站出來打圓場:“少主此言言之有理,防秦之心需長存吶!”
“沒錯沒錯。”
“說的有道理。”
眾人附和。
周王微微一笑:“好,既如此,寡人便等著閣下將秦國收入囊中了。”
“定不負諸位期望。”孫隱微微拱手。
筵席繼續。
一陣鐘鳴鼎食之後,直至傍晚,七國使臣才紛紛離場。
孫隱起身向著周王一拱手,旋即領著兵家的人,頭也不回的大步離開。
看著孫隱的背影,周王坐在王位上,面色陰沉。
這場筵席中,無論是孫隱還是五國使臣,都對周王沒有一絲絲敬意。
他們的態度,也正是五國的態度。
如果周王是周天子,興許他們還會有所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