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駒說道:“不知郭公怎麼看秦國?”

“哪一方面?”

“國力。”吳駒說。

郭開撫了撫八字鬍,想了想說道:“秦國雄踞西方,虎視六國,有吞併天下之意,而其國力昌盛興隆,軍隊驍勇善戰,無往不利,不可不察。”

吳駒頷首:“那趙國和秦國相比呢?”

“旗鼓相當,但還是多有不及之處。”郭開說。

現在持六國會敗的悲觀態度的人不多,但七國之中秦國實力最強已經是大家的共識。

尤其是這幾年以來,秦國國力騰飛,體現在了方方面面,就比方說吳駒的酒肆茶莊書齋,在出口到六國時,瘋狂擠壓六國本土商品的生存環境,這種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的情況也讓許多人對秦國的發展速度有了更深刻的意識。

但認為秦國能一統天下的人還是少數。

昔日晉國、齊國都曾如現在的秦國一般強盛過,最終還不是功虧一簣?

齊國現在不行了,昔日老大哥晉國都給幹分裂了,成了韓趙魏三國。

當然,更多人將決定點放在眼下,認為要放在戰場上見真章。

只有等到三晉在秦國的鐵蹄下一敗再敗時,他們才會真的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郭公又如何看待秦趙之戰?”吳駒問。

郭開不解:“諸葛先生究竟想說什麼?”

吳駒微微一笑,說:“坦白來講,我不太看好趙國。”

一聽話題竟沉重到了這種地步,郭開也不吃肉了,說到:“諸葛先生認為會敗?局面沒有劣勢到這種地步吧?”

吳駒搖頭。

郭開有如此想法他不感到奇怪,連趙王,平原君那樣的人都無法準確判斷局勢,更別提外強中乾的郭開了。

他問郭開:“那郭公不妨想一想,除了廉頗和李牧,趙國還有什麼優勢?”

郭開陷入沉思。

地利方面,秦國佔盡優勢,有上黨天險,進可攻退可守。

人和方面,秦國的軍隊皆是百戰之兵,而趙國自長平之戰後被白起坑殺四十萬人後,國內青黃不接,軍卒年紀都很小,戰場經驗也不豐富。

一部分追隨廉頗打過鄗代之戰,另一部分追隨李牧打過對匈奴、林胡、東胡等戰爭,但無疑都比不上平均兩年必開戰一次的秦國軍隊。

甚至廉頗和李牧……也不能算優勢吧!

蒙驁何嘗又不是當世名將?

主帥固然可以給軍隊帶來提升,但一人是很難決定戰爭勝負的。

這麼一看,局勢似乎真的不容樂觀?

郭開一下子竟真的有些慌了。

這時,吳駒又給他下了一針猛藥:“秦國的目標是晉陽,我勸郭公提醒一下郭家,否則等到兵臨城下,想走就不是那麼好走的了。”

郭開一驚:“難不成秦國能打到晉陽?”

吳駒微笑:“為什麼不能呢?”

郭開呼吸急促,有些亂了方寸,詢問:“那該怎樣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