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駒沒有和子楚說自己去趙國是打算用一些不正常手段帶回嬴政。

一是因為他對趙國的情況一無所知,萬一無功而返豈不是很尷尬?

二是吳駒覺得子楚大抵不會同意他以身犯險,對子楚而言,吳駒的重要性絕不比親兒子差。

但吳駒覺得此行問題不大。

哪怕只是去邯鄲看一圈,倘若沒有成功的可能,他全身而退是沒問題的。

吳駒不是莽撞人,做事喜歡謀定而後動,沒有十足的把握,他不會出手。

並且,系統當初給他開了一個天下九塞的兵家任務,每打卡一個地方都能獲得一次獎勵,吳駒在函谷關獲得了霸王之力,而趙國的雁門關,秦國北方的大散關,這次都是吳駒的目標,要一併完成。

回家後,吳駒和呂不韋說了要去趙國的事情。

呂不韋聽後:地鐵,老人,手機.jpg。

“怎麼哪危險你就往哪湊啊!”呂不韋合上手中的竹簡,一陣無語。

上次是在秦國和韓魏週三國交戰時去了函谷關,這次又要在秦趙開戰之際去趙國,呂不韋是真不知道怎麼說他好。

“趙國不會有危險的,那裡沒有人認識我,誰又能想到我會在這個時候前往趙國呢。”吳駒說道。

在後世,網路、媒體和攝影技術高度發達,名人的影像傳的滿世界都是,而現在卻一切都在起步中,報紙也僅僅是能開始印刷一些畫像在上面。

這個時代,普通人可能一輩子都待一個地方,資訊完全封閉,那些隱居深山的、偏居一隅的,或是生活在化外之地者甚至連七國在位的君王是誰都不知道,又怎麼可能知道吳駒長什麼樣子呢。

吳駒補充道:“除非趙王丹要學他爺爺趙武靈王不走尋常路,他要是真這樣那我也認了。”

“趙武靈王以身犯險,親身入秦探查,甚至入宮與秦昭襄王見面,待昭襄王反應過來不對勁,趙武靈王已離開函谷關,可謂勇武過人,世之少有。”呂不韋頷首:“好吧,那你務必小心。”

吳駒頷首:“實則這一次入趙,我想要辦一件事。”

“什麼事?”

“把公子政帶回來。”

“咳咳!”

呂不韋被茶水嗆到了,抬頭看他,十分驚訝。

他說:“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如果不是這樣,風險就不可同日而語了……你還是不要去好了。”

吳駒搖頭:“只是有這個意向,是否付諸實際行動,我會斟酌,若事不可為,我絕不衝動,只要成功率低於九成,我不會帶上公子政冒險,更不會把自己的性命當作兒戲,伯父你是知道我的,我很惜命的。”

呂不韋被他最後一句逗笑了,搖搖頭,說:“十年前,我將還是質子的大王從趙國帶回來,最終換來這相邦之位,但你今日所面臨的和我當初並不一樣,你得想清楚,你根本不需要公子政提升你的權勢,以你現在的能力和功勞,步入九卿之列只是今年或者明年的事情,等我退下來,你成為相邦也不成問題。””

吳駒點頭:“我知道,我想把公子政帶回來,絕非貪慕權勢,而有更重要的原因,接下來的時局會越來越緊張,秦國需要一位太子。”

“為什麼這麼說?你發覺了什麼?”呂不韋一下子皺起眉頭。

吳駒搖頭:“不可說,不可說。”

未來的事情誰能說的定呢,說出來也是無根無據的事情,沒人信。

呂不韋捏了捏眉心,在思考,良久才說;“行吧,但你得記住剛才說的話,若事不可為,便果斷退卻。”

他最終還是被說服了,或許是因為對吳駒的智慧足夠信任,或許是自己在十年前做過同樣的事情,所以覺得再現一次也並非不可能。

況且,於公,公子政的重要性對秦國不言而喻,既是太子的首選,也是子楚十分在意的人。

於私,在太子之爭中,呂不韋是堅定的嬴政黨,嬴政回國做太子,對他的權勢當然有好處。

吳駒頷首。

呂不韋問:“話又說回來,你連邯鄲都沒去過,如何將公子政帶回來?況且趙國吸收了教訓,吃一塹長一智,現在對公子政的監管力度,那裡嚴防死守,公子政身邊有許多人盯著,若是連面都見不到可就很難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