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順王府認義女的事情,隨著請帖傳了出來。

北靜王府自然也接到了請帖。

太妃就把水溶叫了過來:“如今事情已經成了定局,你就不要做什麼了。忠順王畢竟是皇上的親弟弟,他還能看著自己的親弟弟被你壓下去嗎?”

水溶嘆了口氣,說道:“祖母,孫兒也不願跟忠順王對上,可所有的好事都讓他佔了,其他人怎麼辦?皇上不喜四王八公,好的差事都不會派給大家。現在各家的日子都不好過,若是不能想辦法緩口氣,就真的落敗了。”

北靜太妃也是無奈地嘆氣,她知道水溶說得不錯,可單靠水溶根本就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皇上只重視才學,不重視出身,王庭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溶兒,安民侯就算再有本事,你就能保證他會心甘情願地幫你們嗎?你看看忠順王是怎麼對他的,他們連個嫡女都不捨得,安民侯怎麼可能願意幫助你們。”

其實沒有那麼嚴重,四王八公當中現在跟王庭軒合適的本來就不多,還有幾個已經定親了。剩下的,都是打算留給皇子的。

他們賭錯了一次,並沒有吸取教訓,打算再賭一次。

太子跟王庭軒的年紀就差不多,馬上也要到選太子妃的年紀了。

太子妃比安民侯妃要強上很多的。

出了太子,下面的皇子也要陸續成年了。

當今皇上的兒子並不多,只有三個。不像太上皇,有十幾個皇子,偏偏皇子的年紀相差不大。

選項多了容易選錯,選項少了,壓中的機率就大。

皇上就三個兒子,還有一個封了太子。

相比於太上皇時期,這就是送分題。

四王八公能不動心嗎?

水溶說道:“孫兒明白了。”

太妃看著水溶的表情,就知道他還是沒看透,說道:“不,你沒有明白。皇上就算再信任忠順王,也不可能把事情都交給他。等皇上感覺到他手中的權力太大之後,就不會像現在這麼信任他了。”

北靜太妃說的確實不錯。

可她忘了,就算皇上不把權力交給忠順王,就一定會交給四王八公這些人嗎?

那些忠心不夠的大臣,皇上在慢慢地想辦法驅逐,撤換,遍觀整個朝堂,除了四王八公那些死忠,還有多少是他們的人。

若不是太上皇還在,皇上連這些人都撤換了。

不是皇上不願意用四王八公的人,向南安郡王、王子騰那樣的人,皇上也沒有徹底讓他們閒置。

只是,四王八公的下一代真的沒有什麼人才了。

說沒有什麼人才也不對,仔細找找,還能找到一些人才的。只是那些人在他們自家不受重視,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

皇上總不能為了人家不受重視的子弟,跟人家打起來吧。

北靜太妃暫時說服了北靜郡王,水溶也沒有別的好辦法,也只能勸說其他人暫時不要有其他動作。

於是,忠順王府進行的認親大會,非常圓滿,更是在皇上賜下怡安縣主的封號後,達到了高潮。

不高興的只有賈母,整個宴席,都一言不發。等宴席一結束,就帶著賈家的女卷離開了。

沒想到,林家認親的事情沒有跟她說,林家得了爵位的訊息更是沒有人告訴她。聽著宴會上那些人恭喜的話語,賈母只覺得是在嘲笑自己。

當然更令賈母難堪的是晚上傳來的訊息。

太上皇給怡安縣主和安民侯賜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