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順王從玻璃和羊毛的生意上,發現了工匠們的妙用。經過榮磨硬泡,忠順王總算得到了皇上的同意,讓他管理工部。

不得不說,王庭軒的提議確實讓忠順王大開眼界。他只不過在工匠當中宣佈,只要想出一個好點子,每個人最少獎勵二百兩銀子。

可就是這麼一個在他看不上的獎勵之下,工匠們迸發了無限的熱情。短短的時間內,光獎勵就用去了好幾萬兩。

儘管用的錢多,忠順王並不在意,反而心裡的**不斷放大。那些工匠們提出的好點子,並不是都能賺錢。可架不住一個好點子賺的錢實在是太多。

相比於工匠們的點子,王庭軒才是點石成金的那個人。

工部的人都在驚訝,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忠順王爺,居然討好似的對待一個年輕的四品侍衛。

工部尚書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他雖然不是御史,也不是吏部尚書,仍舊覺得忠順王這樣有失體統。

“王爺……”

忠順王不滿地看了工部尚書一眼,不屑地說道:“李大人,你不用說什麼。本王告訴你,玻璃、鏡子和羊毛的方子都是他獻給朝廷的。”

皇上雖然還是把這三個方子把持在手中,但卻並沒有獨享利益,而是拿出了一部分歸了朝廷。

作為主管此事的工部尚書,李大人當然明白這三個方子的好處。在朝廷當中,工部算不上強力部門。可就是因為這三個東西的出現,工部所有人的腰桿子都挺了起來。戶部尚書恨不得整日住在工部,就是明證。

工部尚書一直都不清楚方子是從何兒來,也沒能從皇上何忠順王那裡問出來。

此時見了王庭軒,工部尚書恨不得親自伺候他,好再琢磨出幾個好的方子。

什麼體統,什麼禮儀,這一刻全部被工部尚書扔到了一邊。工部尚書到底是讀書人,拉不下面子。

“王爺,臣願陪同王爺視察工部。”

忠順王不加掩飾地笑了一下。這個工部尚書,對忠順王爺強行接管工部並不贊同,覺得他是過來分權的。為此,工部的人或明或暗地在抵制忠順王。

工部尚書心裡惱恨,臉上卻看不出來什麼。不管是為了利益,還是為了功勞,他跟忠順王並沒有什麼分別。只要忠順王能把王庭軒帶過來,拿出了功勞,被笑一聲算不了什麼。

很多工部的人都覺得忠順王何工部尚書瘋了,不就是一個四品侍衛,值得你們諂媚嗎?

王庭軒的訊息,並不是秘密。很多人都知道,最近一段時間忠順王跟他走得近,經常給他家送禮物。有那訊息靈通的人,更是能查出王庭軒的住處還是戴荃送的。

但王庭軒到底是因為什麼才能成為四品侍衛的官職,就不是外人可以知道的了。

在其他人的眼中,王庭軒只不過是湊巧得到了皇上的欣賞。

別人不理解就不理解,工部尚書作為工部的大佬,需要給他們解釋嗎?

玻璃、鏡子、羊毛為朝廷帶來的利益確實不小,為了儘快地進入正軌,工部的人一刻都不得清閒。不是有人逼著他們那麼幹,而是他們都想要功勞。

玻璃和鏡子暫且不說,羊毛能帶來的好處,很多人都看出來了。若是真的可行,北方的憂患將會大大減少。眼前擺著一份功勞,要是因為自己懶惰,目送著功勞進了別人的手中,肯定後悔死。

與其他人的勤奮相比,賈政的行為就有些顯眼了。

工部的事情可是很多的,本來就人手不足,偏偏賈政什麼都幹不了。往日,工部尚書對賈政就多有不滿,只是沒有辦法處理他。

賈政平日裡在工部沒有什麼事情,就是那種露上一面就離開的員工。整個工部對他的行為已經習以為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