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經過這次聊天,林如海跟王庭軒的關係融洽了許多,稱呼上也變得親近了許多。

王庭軒道:“林叔父,讓小侄讀書可以,但若是吟詩作賦,真是難為小侄了。”

林黛玉撲哧一下笑了出來,毫不客氣地說道:“庭軒哥,哪有你那樣讀書的,很多句子都記錯了。”

其實也不怨王庭軒,這個世界的歷史與他原來世界還是有差別的,他為了應對,不小心說了一些與這個世界不符的東西。這就讓林黛玉抓住了把柄,狠狠笑了他幾次。

“林妹妹,你就別打趣為兄了。為兄自認比不過妹妹這位才女,甘拜下風。”

林黛玉小臉一下就紅了,說道:“哪個讓你甘拜下風了,你再胡說,我就不理你了。”

王庭軒說道:“哎呀,說錯話了,林叔父可要幫我求求情,不要讓妹妹記恨我。”

林如海笑著說道:“玉兒,庭軒向我求救了,你就原諒他好不好。”

林黛玉更羞了,對著林如海說道:“爹爹,你怎麼幫著他欺負玉兒。玉兒也不理你了。”

林黛玉的身體好了,在林家過得舒坦,整個人也變得開朗起來。但在賈家幾年養成的習慣,怎麼會那麼容易改變。最明顯的就是容易多思多慮。

這次聊天,林如海也發現,時常跟女兒鬥鬥嘴,也能增進雙方的關係,還能改變林黛玉的那些不好的性子。

不過,什麼事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哄女兒也一樣。在林如海又付出了若干條件之後,終於哄好了林黛玉。

林如海問道:“賢侄認為我應該如何應對京城的局面?”

王庭軒不明白林如海為何如此問?林如海能在巡鹽御史的位置上任職多年,肯定不是官場小白,比王庭軒應該是強很多的。他對這個世界的瞭解也沒有太多,人脈更是沒有。

若不是給皇上立下的不小的功勞,又得到了忠順親王的友誼,也不會那麼舒坦。

林如海也看出了王庭軒的疑惑,苦笑著說道:“當年我中了探花,在翰林院任職。雖然是文官,但我本是勳貴出身,又娶了榮國公的女兒,在文官當中也受到了不少的排斥。”

“後來,從翰林院出來之後,直接到了江南任職。這些年來,其實主要藉助的還是岳父的人脈。這也是我那麼信任賈家的原因之一。”

“我在文官當中的朋友並不算多,除了寥寥數人,大多都與權貴有瓜葛。”

王庭軒看到耳裡林如海的無奈眼色,心想其中肯定還有不能說的事情。

按說林如海怎麼也是探花出身,又在翰林院三年,不可能沒有什麼人脈。可居然找不到一個能夠幫助他的人,也是沒得說了。

王庭軒想了想說道:“君子重諾,皇位已經是皇上的了,太上皇又是明君,不會出爾反爾的。至於那些人可信,還是需要林大人自己分辨。”

太上皇想要做明君,這才是萬年對老臣寬容的原因之一。但把皇位傳給兒子的明君,會把皇位收回來傳給另一個兒子嗎?

這樣做了,還是明君的作為嗎?

其中的道理並不複雜,但就是沒人願意相信。

京城的那些權貴,很多都已經沒落了,他們唯一快速恢復祖上榮光的辦法就是從龍之功。偏偏京城那麼多勳貴,幾乎沒有一家選對正確的選項。

太上皇讓位之後,又表現出了對權力的渴望,利用勳貴掣肘皇上,這給了他們一種太上皇不滿意皇上的幻覺。

可能也不是太上皇給他們的幻覺,而是他們利用太上皇重新掌權的心理,把自己的夢想成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