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老王的困難(第2/2頁)
章節報錯
老王開口,做生意本就是漫天要價,坐地還錢。
聽到這句話,周澤便知道老王在心虛什麼,老王缺錢,而且還缺很多錢。
“王總知道今年銀行的治理整頓吧。”周澤說道。
老王聞言面色一變,對周澤的懷疑直線下降。
如果不是做生意的,做大生意的,根本就不會知道今年開始的治理整頓。
如果周澤知道這個,還是個騙子的話,老王只想說現在的騙子也太專業了,防不勝防。
周澤對93年開始的金融整頓有點了解,但瞭解的不是很多。
畢竟前世他在這段時間還是小嘍嘍,接觸不到這個高度的事情。
直到零幾年他才發家,到那時他才從一些報紙和人們那瞭解到這一樁事。
1993年,國內到處都在傳染浮躁,金融領域亂成了一鍋粥。
地方正府不再乞求朝廷給錢,他們忽然發現有更好的辦法弄到錢:到銀行去,想拿多少就拿多少。
每個城市銀行裡的官員都是他們任命的,自然唯命是從。
中央銀行對貨幣和信貸的制約不再有效,世界銀行的專家也開始坐立不安,趕快寫出報告,向華國發出警告:“這些現象如不及時制止,當經濟增長率放慢時,可能演變為一場金融風暴。”
其實就算不警告,國家也早已經關注到了這個問題。
國家想出了種種應急的辦法:提高存貸利率和國債利率;收回超過限額的貸款;股份制公司掛牌上市;削減基建投資;削減行政費用百分之二十;重新審查開發區;改革外匯留成制度;停止用“白條”支付農民的糧款;停止地方正府向企業和農民集資;停止出臺新的價格改革措施等等。
地方銀行開始一步步收回發出去的貸款,並收緊貸款。
這一場整頓持續了8年,直到2000年才結束,從時間上看就知道事情有多麼複雜,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場漫長而又艱苦的拉鋸戰。
可是,畢竟是國家出手,立竿見影的效果還是有的。
很多企業包括國企,貸款一下子就變得極度困難。
不過國企畢竟是國字開頭,想一想還是有辦法的,可是民企就苦逼了,無法從銀行貸到錢,除非去借高利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