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廠長,你既然有做過醫藥的經驗,為什麼不去東北呢?”

“東北那邊可是有大大小小的好多中藥廠,你去那的話正好大展拳腳。”周澤看向鄭興雲說道。

他準備說服對方放棄去深城的計劃,讓對方去東北。

前世鄭興雲救了周澤一命,這輩子周澤也不能見死不救。

鄭興雲聞言搖頭笑道,“我不打算做醫藥這一行了,這些年大量進口藥和西醫的“洋配方”蜂擁而至,使得中醫藥逐漸沒落。我看啊,再過十幾年,中醫藥恐怕要消亡在這浪潮洶湧的年代。”

周澤聞言沉默了,鄭興雲對中醫藥的前景看得很悲觀,但事實卻也正如對方預料的那樣。

中醫藥越來越沒落,倒不是中藥、中醫不行,產品落後,而是大勢所趨。

這個年代,國家改革開放全面開啟國門,扯掉遮羞布,引入歐美市場經濟思維。

這份魄力,古今罕有,成就了四十年後的大時代。

但,有利就有弊。

那就是國人的極度不自信,甚至可以說是極度崇洋媚外。

生活在2020年後的年輕人無法理解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公知人人喊打,國民自信無比高漲的年代,生來就該愛國。

但此時此刻卻是正好相反,毫不誇張的說,在很多人心裡崇洋媚外都不算是個貶義詞。

哈日、哈韓、哈美的遍地都是,恨不得非洲都比國內強,甚至以遠嫁非洲為榮。

多少國內的大學生、精英人士,寧可去米國刷盤子也不想留在國內。

凡是國外來的就都是好的,無論是人,還是物!

哪怕是賣給你十倍、百倍的價格,那也是合理的。

國家在積蓄力量,還未到勃發之時,不得不讓國外的商品、技術裹挾著意識形態和歐美文化衝進國門,大殺四方。

醫藥行業也是如此,西醫大行其道,八十年代中醫藥則是被貶的一文不值,都快成玄學了。

至少在城市,已經沒什麼人看中醫,更就沒人吃中藥了。

以至於到了21世紀,找個好中醫都要看命。

遇上了藥到病除,全方面碾壓西醫和西藥。

遇不上也就遇不上了,純屬當保健品喝。

周澤非常理解鄭興雲的想法,前世他自己未嘗不是如此。

不過對鄭興雲願不願意再涉足中醫藥他還是有十足的信心,肯定會。

因為前世鄭興雲去深城,最後還是靠折騰中藥材發的家。

對方只不過被一時的失敗打擊的太狠,等他緩過勁來,還是表現出了對中醫藥足夠的信心。

“鄭廠長未免太悲觀了,東北地大物博,有大片的原始森林,野生中草藥資源極其豐富。再加上長久以來的技術積澱,別的不說,光是配方就有極高的價值。”

“中醫藥這個行業雖然受形勢所迫,日漸頹勢,但並不代表中醫藥就不行了。只是沒有得到良好的包裝和營銷,如果有人能好好運營,一定可以創造極高的財富。”

周澤這話不是忽悠,而是事實。

後世的葵花、哈藥這些顯赫一時的大型醫藥企業,哪個不是市值百億的中藥企業。

而此時在東北,這些後世的中醫藥界大咖還都在生死邊緣瘋狂摩擦。

鄭興雲只要去東北,以對方的頭腦,在人才濟濟的深城都能創下千萬身家,去了東北絕對可以大展拳腳,然後改變悲慘的結局。

這回換成鄭興雲沉默,本來他是下定決心去深城闖出一片天地,從此不再染指醫藥,但此刻被周澤一番話說的卻是猶豫起來。

周澤看到鄭興雲在糾結,決定再加一把火。

“你有通行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