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幽州邊境契丹族部落。

這天靺鞨一族的頭領出使契丹,正在被契丹王熱情招待。

“自從上次長安城一別,許久未見了,靺鞨王最近可好?這次來我契丹族,可得多留幾日,本王一定熱情款待。”契丹王十分仗義的說。

靺鞨王卻沒有半點興奮或者高興的樣子,反而滿是煩悶的說道:“若是尋常,本王自然願意多留幾日。可惜,這次來是有要事相商。高句麗新王傳信說,大唐欲揮兵全佔遼東之地,怕是我等小國,不久就要被大唐全滅了。”

什麼???此訊息可靠嗎?

“不對呀,大唐雖然強盛,我們惹不起,但他想要全滅我等小國,怕是力有不逮吧,你我加上室韋三家,少說能湊出二十萬戰士,高句麗一家能有十萬精銳,大唐能吃得下?本王不信!”

“原本我也是不信的。”靺鞨王點頭道,“但是高句麗王說了,大唐有幾名猛將,不久前甚至僅僅用兩萬人,就攻破了高句麗邊關要塞,此事你不會不知吧?我們和高句麗不同,我們根本無險可守。那大唐兵馬,連突厥的頡利都追得狼狽逃竄,我們如何能擋?”

聽完靺鞨王的解釋,契丹王陷入了沉思。相比於靺鞨的偏遠,契丹距離大唐更近,雙方在幽州接壤,平素裡多有貿易往來,所以契丹王更加了解和親善大唐一些。

這任契丹王相當推崇中原文化,自己平日裡穿綢緞,學中原社交禮儀。

沉思片刻,契丹王搖頭說道:“此事還是謹慎為妙!我們都清楚,高句麗也不是什麼好鳥。大唐雖然強盛,但這些年卻並未欺壓過我們。反倒是口口聲聲稱我們為盟友的高句麗,多年以來沒少欺負我們,一直拿我們當他們的奴隸屬國,根本瞧不上我們。”

“高句麗和中原王朝,那是歷來的死敵。現在大唐強盛,高句麗看自己低擋不住,想拉我們當他們的炮灰送死,呵呵,我是不願意幫這種盟友的。一個不好,惹火燒身,我契丹地少人少,莫說大唐,連人家幽州一地都惹不起。”

靺鞨王靜靜聽完,同樣陷入了沉思,這麼說,也是有道理的。哎,夾在兩大強國中間,我們這些小國部落,被迫站隊,戰戰兢兢還飽受欺凌,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強大起來?

“我何嘗不知利害?但高句麗未必沒有道理,倘若我們見死不救,大唐真的滅了高句麗,到那時,唇亡齒寒,我們更加無力抵抗,遲早也要被滅國。”靺鞨王擔憂道。

契丹王哈哈大笑了起來,“若是惹惱了大唐,放下高句麗不滅,先攻打我們呢?你覺得高句麗會傾盡全力幫我們抵抗大唐嗎?這幫人我太瞭解了,根本靠不住。”

“那、那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呀!”靺鞨王著急了。

契丹王揮手按下了對方,長嘆一聲勸解說道:“與其依靠高句麗,不如想辦法強大自身。我們可以派人聯絡一下突厥的頡利,或許跟草原結盟也不錯,畢竟突厥是真正能跟大唐掰腕子的。

另外還有一條路子,只不過……”

“還有?只不過什麼,賢弟倒是說呀,素聞賢弟深通中原文化博學多才,眼下正是需要賢弟出謀劃策指條明路的時候,賢弟可要拉為兄一把,只要能安全度過危機,靺鞨一族必有厚報!”

契丹王呵呵一笑,“你我兩族情況差不多,其實你也心知肚明。什麼亡國不亡國的,我們這點地盤和人口,算什麼國家,就是一堆遊牧部落。人家大唐根本看不進眼裡。”

“另外一條路就是,投靠大唐,成為大唐的屬國,只要大唐接納我們,那就不算滅國。我們不僅可以靠著大唐壯大自身,還能受到大唐的庇護,再也不怕高句麗的欺壓。”

契丹王的話,深深的震驚了靺鞨王,對方目瞪口呆的說道:“賢弟,你、你沒開玩笑吧?我們雖然國小力弱,偏安一隅,但勝在逍遙自在,好歹也一地稱王,若是投了大唐,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