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上,這天文武群臣正在大朝會,北邊八百里加急戰報傳回,北方突厥大軍南下了,頡利率領草原二十萬大軍南下入侵大唐。

聽到這個訊息,包括李二在內的所有人,都慌了。

因為玄甲軍才剛剛派出去五天,按照腳程計算,恐怕這幾千兵馬,會直接跟頡利的大軍撞上,且不說會不會全軍覆沒,反正原定計劃恐怕是不行了。

“突厥來襲,諸位有何良策?”李二開口問道。

沒人說話,無論文武此次都不看好,但士氣不能丟,兵部尚書李靖站出來朗聲道:“末將請戰,雖然突厥二十萬兵馬,但南下作戰不熟悉地形,留給我們還有一個月時間,我們聚兵抵禦還來得及,唯一擔心的,就是後勤補給。”

李二點頭道:“藥師一語中的,房卿,後勤方面?”

房玄齡心中叫苦,硬著頭皮站出來說道:“陛下,國庫空虛,最多、最多隻能拿出十萬大軍兩月作戰之糧。”

兩個月?顯然是不行的。

在這個年代,大戰一起,短則數月,長則數年的都有,兩個月顯得杯水車薪了,無甚用處。

從龍椅上起身,李二來回踱步片刻,隨後一拍桌案:“兵不夠就繼續聚兵,糧不夠那就籌糧,朕決議——與大戶徵糧!”

與大戶徵糧?

此話一出,滿朝震驚,誰都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準確來說,這是一件得罪人的事。

即便朝廷以抵禦外辱,徵糧養兵之名,可說到底還是從大戶嘴裡掏肉,天下大部分大戶,是不在意國家有多麼危機的,只要不亡國,國家打仗跟我們什麼關係?抵禦外賊那是朝廷分內之事,卻要我們出錢?那國庫是做什麼的呢?

皇帝新上位,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得罪人的差事,眾文官不禁叫苦。

事實上,包括李二在內的大多數人都清楚,與大戶徵糧,一來難徵,二來效果不會太好。因為對方是會瞞報藏匿的,總不能縱兵搶糧吧?

下了朝的李二,心中鬱悶,想起一事,於是出宮來到了李元英的酒館。

因為老李淵在店裡,所以李二是符合親子酒館限制的。

“聽說北方突厥果真南下了?”老李淵主動開口問道。

李二點了點,嘆息道:“不錯,五弟料事如神,可惜了玄甲軍,這次怕是危險了。

父皇,五弟呢?”

李淵指了指後面說道:“隔壁的胡掌櫃帶孩子來了,二人在後面聊天。不管他們,看你滿臉憂愁,是有事前來吧?”

“父皇慧眼,兒臣有一事不明,請父皇指點。當初我們晉陽起兵,一路攻入長安,後來兵馬漸多,是如何解決糧草問題的?此事當初是大哥去做的,所以兒臣不甚明白。”李二求教說。

回憶起往事,李淵長嘆一聲,“還能是怎麼解決?亂世雖說武力為要,可面對那些手握錢糧的高門大戶,只有一個字——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