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部後備軍基地。

中央廣場。

此時此刻的中央廣場上,已經樹立起了十三個巨大的擂臺。

其中十個擂臺的規模較小,只有一百平大小。

而最大的那三個擂臺,則有著差不多五百平的範圍。

這次爭奪賽的規則也出來了。

跟當初靈部後備軍基地決出前五十的方法差不多。

守擂戰。

十個次等規模的擂臺開啟。

持續時間三個小時。

三個小時結束後,還能穩穩的站在擂臺上的十個人,立即成為候選的前十。

而其他敗者則每個人都擁有一次挑戰權,可以在第二天挑戰擂臺上的十個人。

挑戰成功則成為前十候選,挑戰失敗的話,就等著確定前十之後,再由所有敗者決出前一百零八。

原擂主失敗的話,也可以擁有一次挑戰權,要是再敗,則同樣參與所有敗者的比賽,等第三天去決出前一百零八。

等到徹底決出前一百零八名之後,才會開啟最大的三個擂臺,在前十中決出前三。

只決出前三,不分一二三。

前三將成為華國的三份頂級機緣的持有者。

如果直到國際爭奪賽結束,還能保佑自己的機緣持有資格的,則可以直接進入相應機緣地,去獲取個人的機緣。

據說,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賽制。

而是決定採用之前所有比武賽事一直通用的那種抽籤之後兩兩對決,勝者晉級敗者淘汰的賽制的。

但那樣一來會不公正。

假如兩個強者提前相遇的話,被淘汰的那人,縱然有著前三的水準,也沒法再去到前三了。

如果補充積分制的話,的確能夠增加公正公平,讓強強相碰失敗的傢伙還能有機會挺進前列。

但積分制就代表,有一百參賽者,那麼每一個參賽者就必須打九十九場比賽。

太耗費時間!

要知道因為之前靈部基地和異部基地互掐,已經耽誤了兩天時間了。

華國這邊的交流賽,最缺的就是時間。

當然,那種賽制,也可以不用積分制,而是透過人為避免過早出現強強相碰。

可如果由高層作弊的話,在最後的爭奪前的確是避開了參賽者中的強者碰撞,也節省了時間。

可那樣一來,如何確信不會有背景更牛比的彩筆發動各自的能量,強行讓他們進入前三呢?

那樣一來,跟直接指派名額又有多大的區別呢?

一樣會導致不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