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馬三保本該在洪武十五年才出場,但因為陸寧來到大明,有些事情的走向發生了變化。

他是西域天方國貴族的後裔,朝廷剿滅雲南土司,把一部分的男童收為太監,由此,馬三保則是進入了朱棣的府裡。

如果陸寧不出現,明朝的大事件正常發展的話,這個馬三保後來在鄭村壩之戰中立下奇功。

這一戰,也就是赫赫有名的靖難之役的轉折點。

從此馬三保就被燕王賜姓為鄭,取名鄭和。

後來又由天方教轉信佛教,把名字中的三保,改為佛教法名中的三寶,因此也被稱為三寶太監。

從此炎黃子孫的歷史上就留下了一個赫赫有名的航海家——鄭和。

但是剛剛到了燕王府的馬三保,現在還默默無聞,至於以後他能不能建功立業,誰也不知道。

但只要是金子,陸寧就不想叫他沉迷於歷史長河之下。

因此,當有人問起的時候,便極力推薦這位航海家鄭和。

眼見陸寧如此信誓旦旦,倒也把朱元璋忽悠“瘸了”,再三確認他有沒有結交太監禍亂朝綱的意思。

他就嘆了一口氣,繼續問道。

“既然子安先知說這個人行,那麼咱就留意著,回去以後一定要託我的朋友上奏給朝廷,對於朝廷如何取決,咱可就管不著了,倘若結果不如你的意,你也不許怨恨咱。”

陸寧心下無奈,這個關我屁事兒?合著我推薦一個人才,還推薦出毛病來了。

他心裡不爽,臉上卻沒有表露出來,隨口敷衍道:

“我也只是隨口說說而已,至於朝廷怎麼做和我有什麼關係,我的爵位雖然是伯爵,職務也只不過是個七品芝麻官,離著海邊又那麼遠,每天賺我的錢就行了。”

朱元璋心下這才瞭然,回了一句。

“哦,那就不說了,這事情咱記下了。”

陸寧反而有些不爽的說了一句。

“我都不喜歡胡亂議論,倒是您一個給皇上做買賣的,胡亂關心朝政做什麼?那些六部九卿的不比你強多了,你趕緊老實的賺錢好了。”

聽到陸寧的吐槽裡,還帶著一些關心,朱元璋的心中一暖,也覺得這小子沒有什麼野心,於是非常尷尬的笑了笑。

“得了伯父別愣著了,咱們上飯,眼看說了半天,晚飯時間都到了。”

在飯桌上,伯侄二人誰也不再談這些掃興的事。

不一會,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朱元璋繼續問他。

“最近一句沒有了邊患,子安目前還有什麼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