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師笑了笑,在肚子裡琢磨好要說的話。

他知道朱元璋本人相當的敏感,就算是稱頌的話,如果說的不對口味,也難免殺頭之禍。

據說有個和尚說朱元璋“天生聖人,為民作則”,按朱元璋鳳陽口音一讀,就變成了“天生僧人,為民做賊”。

一頓馬屁也就拍到了馬腳上,下場可想而知。

道士講究的是和光同塵,絕不像那些和尚一樣死腦筋。

於是,他眼睛一轉,恭恭敬敬的說。

“心誠不誠,有沒有明主,這是上天所驗證的事情,驗證的結果想必各位也看到了,就如大家所見一樣,求雪得雪。”

聽到張天師這麼說,朱元璋心裡非常得意。

這也正符合他的預期,大明朝建立二十多年,國泰民安,這都是有目共睹的,如今求雪得雪,正好反映了老天對自己的認可。

於是,就點點頭,說了一句。

“天師言之有理。”

看到張天師沒有掉到這個坑裡,趙乘龍又揪著剛才的問題不放。

“既然君臣的心都相當的虔誠,陛下也是明君,為什麼這雪還推遲了這麼長時間,你還沒回答最後兩個問題,到底是臣不賢,還是你們的道法不精通?”

張天師說道。

“小道三個人,做法事都嚴格按照道教的規矩來走,並沒有越禮之處,至於臣子是不是賢良,小道並沒有在朝廷為官,無權評判。”

他這話就擺明了要跳出朝廷黨爭的怪圈,雖然出於自保的目的,但也無形中就把陸寧暴露出來了。

既在朝廷為官又和龍虎山有極大淵源的,也只有陸寧一個人。

張天師給他排出了好幾個選項,現在只剩下臣子是不是賢良這個話題。

大學士為難張天師的時候,他的知交故友無時無刻不在盯著陸寧的反應。

這些人非常清楚的察覺到,陸寧的身體不由自主的顫抖一下。

雖然按照先前的流程,已經把話題引到陸寧這。

但是這些在上位的人又想到陸寧好幾次絕地翻盤,因此都變得謹慎了。

只見從百官末尾過來一個人,正是翰林院國史編修裡的一個小翰林,他也是上一科的狀元,名叫李燈。

由於他品級不夠,手裡並沒有象徵身份的象牙笏板,他跪在地上朝朱元璋啟奏。

“陛下,微臣有一句話想要請教護國王殿下,請您恩准。”

朱元璋皺了皺眉,還是答應了:“準!”

李燈站起身來,恭恭敬敬的對陸寧做了個揖,問道。

“護國王殿下,卑職翰林李燈有事向你請教。”

陸寧的道服還沒有換下,聽到別人叫他的官爵,愣了一下,示意他先退後,隨即就對朱元璋說。

“現在兒臣還是道裝,擅自議論朝廷之事多有不便,請父皇允許兒臣換回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