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域和法身都是金仙的標誌,但其實兩者從根源到過程都完全不同。

法域是金仙與天地妥協的結果。

天地與生靈一直存在互相作用,不過尋常生靈太過弱小,故而受天地影響大,卻難在天地上留下痕跡,或者說這痕跡太過微小而難以察覺。

但金仙卻已經足夠強大,強大到存在本身便可以在天地規則中形成的褶皺。就像一粒石子投入水中自然濺起的漣漪一般。

這種褶皺,這種漣漪,是一種場,是一種域,它就是法域。

它有諸多妙用,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扭曲天地規則,掌握規則,化天心為己心,用來爭鬥自然是佔盡優勢。

但它並不是為了爭鬥而產生的,它只是一種妥協的副產物,是金仙與天地相互作用的緩衝地帶。會根據金仙的本身,以及天地規則而不斷調整變化。

若金仙催動全力,利用法域扭曲天心,自然佔盡優勢,但金仙也處於天人交鋒,法則糾纏的狀態,危險異常,若不能照見真實,很容易萬劫不復。

所以金仙爭鬥,都儘量避免催動法域,即便萬不得已而催動,也不會將所有威能全開。與其他金仙比拼法域,要是要避之唯恐不及。

至於法身,則是金仙修行的根本,是生靈向自身“真性”求取,去直面最根本的根源“無極”,梳理自身法相與元神而成就。

它平衡自我與根性,是自身與道、天地之間聯絡的樞紐,用來爭鬥威力還在法域之上,但是它的本質其實是為了修行,為了參悟“無極”,感悟大道。

用法身爭鬥的金仙也非常少,除非是生死存亡,或是有極大的把握。偽法身的產生也是因為金仙避免根本法身損傷而創造出來的手段。

羅宣修行的是烈焰火道,可能是受功法影響,性格暴躁,這才在爭鬥中顯出根本法身,最後被夏花用“驚仙”斬斷了法身和羅宣本體的聯絡,最終便宜了喬坤。

喬坤將羅宣的法身祭起,這法身三頭六臂、通身赤色、額生三眼、紅髮赤童、甚是兇惡,身上還燃燒著多種烈焰,這都是羅宣數千年的修行。

這法身被“驚仙”所斬,缺失了一些東西,變成一種特殊的存在,與其說是法身,更像是一種法相,一種有實體的法相。

但它大部分奧妙還在,如果喬坤煉化這法身,將元神與之相合,便可一躍而成為金仙,相當於得到了羅宣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苦修,一步登天。

不過喬坤卻不願這麼做,他身上隕仙丹還未解除,將元神與羅宣法身相合,會導致這法身崩壞,境界跌落。

再者,要奪人家法身哪有那麼容易?他的元神與羅宣不同,又不瞭解羅宣修行的大道,貿然與法身相合,必然會引起法身與天地作用的變化,到時候境界不足,難以維持妥協,會被天地規則碾碎。

所以喬坤也沒想著走這種捷徑,他的想法非常務實,將這法身鎮壓在“易圖通變”之中,解析其中的奧妙。

憑藉“易圖通變”的本事,他能很快便能弄清楚這法身三百六十骨節的構造,法身的經絡穴竅,周身的符籙圖紋等等。

甚至有可能從這法身中逆推羅宣的功法,所感悟的大道,那時候才算真真正正繼承這羅宣上萬年的苦修。

這有些類似於知識的傳承與發展。

科學發展數千年,不知道多少天才科學家嘔心瀝血,走過多少彎路,而他只需要花費十多年的修習,便能繼承這些知識,很快達到最前沿。

將羅宣的法身鎮壓,喬坤又將原來的三頭六臂的偽法身祭起,細細比較它與羅宣法身的不同。

偽法身無論是符籙還是氣息,都要差上一籌。它不過是幾枚火棗所化,本是一種外物,只能用來爭鬥,不能用來悟道。

即便其中又新增了黃龍真人的頂上三花,喬坤的胸中五氣,無論是實力還是功用都遠超尋常偽法身,也還是比不得真正法身。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使用這法身與天地妥協等種種問題也比較少。

何況現在這三頭六臂偽法身經過喬坤幾次修改,已經成為一種屆於法寶與法身之間的特殊存在,雖然是寶物,卻可以自主修行、自動梳理資訊,推演符籙,還能自動祭煉寶物。

透過兩種法身的對比,喬坤很快便找出偽法身的不同,進行了些微調整,而後他開始祭煉萬里起雲煙、飛煙劍、照天印這三件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