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將領回來,各自統計戰果,此戰大勝。

西岐這邊斬殺、俘虜敵軍一萬餘人,還有一萬商兵趁亂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現在張桂芳十萬大軍只有七萬不到。

這很尋常,便是精銳士卒在死傷過半的時候都會逃跑。

有時候強行聚攏一堆奴隸作戰,雖然號稱幾十萬上百萬,看著氣勢驚人,但稍有逆風,便盡數投降。

張桂芳此戰雖敗,卻能收攏近七萬軍,已是其指揮了得,軍隊極為精銳。

此戰之後,張桂芳軍後退百里紮營,依然號稱圍城,卻不再有兵臨城下的壓迫感,西岐百姓也不再那麼惶恐。

藉由這次勝利,姜子牙的威望也在西岐中升高,已經能做到提拔將領官員都無阻力的程度。

可見軍事勝利所獲的權威,更容易讓人信服,遠超過內政所得。

當然將領士卒們信服,也是因為姜子牙在陣戰方面的應變,遠在張桂芳之上,絕非紙上談兵之輩。他們不至於枉送性命。

張桂芳後退百里,姜子牙也不理會,吩咐眾多將領也不理會。

全城百姓安居樂業,甚為愜意,就當沒有張桂芳一般。

武吉開口問道:“為何不攜此勝,一鼓作氣將張桂芳軍擊敗?萬一張桂芳得了支援,再來攻城豈不是大遭?”

喬坤也深以為然,他不喜歡打仗,但是百里之外旁邊有強敵環繞,總是覺得不安穩。

而且區區百里,西岐百姓耕作都要受到影響。

姜子牙又開始指點弟子,“多拖一段時間,我軍以逸待勞,自然更有優勢。張桂芳不攻城便罷,一旦攻城,必損失慘重。好叫你知曉,用兵之道,攻城不得已才為之。”

“那師父為何前日裡又出城應戰?”武吉又詢問姜子牙。

旁邊黃飛虎解釋:“真正作戰,卻非是簡單算計,還需看士氣軍心。丞相先勝一戰,卻是為了穩我西岐軍民之心。”

喬坤不由皺眉,是西岐出現了投降派嗎?若不先勝一場,他們就會把西岐賣了?

投降派當然有可能,這種人物哪裡都不會少。甚至多半還身居高位,畢竟只有身居高位的人,出賣國家才能換取足夠的利益。

然後他又搖頭,也許黃飛虎的意思是,如果不勝一場,有百姓會逃跑投敵,畢竟能入住西岐城的百姓只是一部分。西岐城外的百姓生命安全沒有保障,投降也是正常。

當然部隊士氣也很重要,看不見,摸不著,又真的影響戰力。

想來姜子牙也沒有“鼓舞士氣”這種技能,只能先勝過一場。

姜子牙道:“我也想多消耗一下大商的國力。”

消耗國力?喬坤略微思索便明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張桂芳在城外紮營,糧草從遠方運來,道遠路長,多有坎坷,損耗更大。

打仗就是打經濟,打國力。喬坤並不是不懂,只是之前並沒有往這方面考慮,此時才知道姜子牙已經考慮到戰爭之外了。

西岐雖然自太王起便勵精圖治,但是國力比商還是差上許多。大商掌握著最肥沃的土地,百姓數量遠超西岐。

西岐多山丘,大商多平原,若不採用些方法,怕是耗不過大商。

姜子牙這也是沒有辦法,喬坤不由嘆息,這一打仗,不知多少百姓因此捱餓受苦。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黃飛虎又諫言,應對張桂芳掠奪周圍百姓,顯然投周甚為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