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兩門神通,喬坤還從河圖洛書中收穫了一門陣圖,一門法訣。

那陣圖是他真仙時成就,在他神魂深處,可以輔助他進行推算,能解析諸多功法玄妙,還能化劫為運,價值巨大,但是這陣圖需要長時間積累,現在還真指望不上。

至於那麼法訣“菁菁訣”,是煉化草木之氣的法門,也是煉化天地元氣,反哺草木之氣的法門。

所謂菁菁,正是草木茂盛的樣子。

這法訣也在說一種生死狀態。

其開篇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這是《道德經》裡的句子,喬坤沒想到,老子還沒有西出函谷關,便有部分《道德經》的內容流傳。

喬坤參悟半天,看不清其生死意義,卻覺得這門功法與蓮花化身相得益彰。

蓮花化身試著修煉,果然能從周圍草木中提出草木之氣,提升自己的仙靈之氣。

不過蓮花化身不願傷草木本源,每次提出草木之氣甚少,雖然如此,修煉效率也十分不差,可見這法訣確實玄妙。

喬坤又嘗試打造一件法器交給蓮花化身,他早在羑里的時候給百姓修補農具,也曾祭煉幾件生活用品,手法倒也熟練。

此時他修成真仙法體,空中火控制起來又精熟起來,祭煉寶物自然更加順利。

他運氣不錯,試驗了幾次便成功,鍛造了一柄丈八長槍,三千七百斤,其上有風雷之力,還有諸多幻化之法。

至於剩下的材料,喬坤又隨意鍛造了幾把寶劍,寶刀,各有不同效果。

喬坤又將豹皮囊、烏雲毯、乾坤劍訣等法器交給蓮花化身,武裝蓮花化身。

再行了幾天便至孟津,在孟津休整兩日之後一行人便又出發,這一次卻終於快到朝歌了。

喬坤自然是每日堅持修行,修行法訣倒是其次,主要是與蓮花化身共修,感悟兩者之間的差異,與天地作用方式的不同。

除此之外便是堅持催動“地煞七十二變法”變化身形。

“地煞七十二變法”是變化之法,也是運使肉身的妙法。每一次變化都可以算是一種修煉,而每變化一次肉身便更強一絲。

雖然這種變化微不可察,但也算聊勝於無。

一路平安無事,倒是綺琴常來探討音律瑤琴。喬坤考慮到伯邑考擅琴天下聞名,對每日練習瑤琴倒也不排斥,何況那綺琴確實琴藝不差。

綺琴有時會談起隊中諸多事宜,人物關係,倒是讓喬坤稍微理順了些,再扮演伯邑考更少破綻。

至於蓮花化身,每日幫忙祭煉法器,有時候也祭煉飛蝗石。

他是真仙境界,法力渾厚還在本體之上,祭煉飛蝗石速度要快許多。

還未到朝歌城,他便祭煉了五六百塊飛蝗石,把豹皮囊空間都填滿。

喬坤將蓮花化身交過來的飛蝗石收到“袖裡乾坤符”中,又取出些礦石、生活物品交給化身。

蓮花化身點點頭,然後隱去身形。

雖然蓮花化身相貌看著很糟心,但做事讓人放心,也比較省心。

對於這種狀態,喬坤十分奇怪,若他願意,可以隨時控制蓮花化身,但若不刻意控制,蓮花化身又具有自主性。

他像是分成了兩個人,又好像只有自己,化身與本體之間聯絡十分微妙。

他忍不住想,卻不知他人的身外化身卻是什麼樣子,小五和石磯又是什麼情況?是否也是我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