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坤並沒有深思太久,只上前參拜了女媧便離開。

這種事情多想無益,搞不好還有害。

他還是務實一點,找到那位崑崙弟子,把自己修仙的理念搞懂,修成真仙比較好。

他尋思,雲中子說的那麼模糊,怕是一種考驗,考驗他的心性或是眼力,或者就考驗福緣。

他每日早出晚歸,蒐集神話資料和新鮮事,觀察特立獨行的人,希望能找出誰是高人。

也花更多的時間去聽小曲和說書。

此時樂曲有大麴和小曲之分,大麴多伴名貴器樂,諸如鍾、罄、琴、瑟、笙、竽之類金、玉、絲等器樂,為貴族士大夫所欣賞。

小曲則面向百姓,多為清唱,伴奏也不過是壎、缶、簫、笛等土、竹器樂而已。

喬坤不是貴族,雖然有錢,也只能欣賞小曲,至於大麴,借用某些貴族身份一番周折也行。

不過打探訊息聽小曲卻最合適,普通百姓多,說話也無顧忌。

這般以探查,頗花時日,故而他這段時間一直嘗試將修行化入行走坐臥中。

因為朝歌城壓制仙道,他便是出現一些差錯,反噬也輕,一番操作,略有成效,修行並沒有耽誤很多。

但找尋那位崑崙弟子卻一直沒有進展。可能他的福緣真不行。

實在不行便放棄吧,喬坤盤算著,藉著朝歌城的地利,將仙道修行完全納入行走坐臥之後便離開此處,在深山修行,或是另尋機緣。

不行先去找找姜子牙?只是姜子牙的義兄叫什麼來著?

對於封神的很多事情,他真的記不得。

他思索一會,便去飯莊打聽,最近有沒有年紀大的人成親。

夥計認識他,便好奇,“你打聽這個又做什麼呢?”

這是個問題,喬坤回答道:“實在是大夫開的藥引子,說是要年齡超過六十歲才成親的一對夫妻所斟的酒。”

“這不是為難人嗎?”旁邊吃飯的隔壁漢子奇道:“又哪裡有六十多歲還是頭婚的?大夫的意思多半是說這人救不了,讓你不要再費心了。”

“是這樣了。”那夥計再旁也點頭,“不過六十多歲頭婚倒也不難,六十八歲黃花女,七十二歲作新郎。沒有聽過嗎?”

“還有這事?”那漢子顯然也是初次聽聞,滿是不信。

喬坤等的就是這個事情,忙道:“快與我說說。”

原來城南有一馬家莊,莊主有一女,六十八歲,仍雲英未嫁,黃花之身。

本以為她會孤獨終老,誰料得去年居然嫁出去了,新郎乃是七十二歲老頭。

喬坤心中盤算,這是姜子牙沒錯了,“不知這對新人哪裡去找?”

這時一個小夥計道:“這人是我們宋員外的結義兄弟,喚作姜尚。目前夫妻兩人還賴在宋員外家不走呢?”言語中頗有不滿,似乎在為宋員外鳴不平。

旁邊食客紛紛道:“哪有這種夫妻二人常住結義兄弟家的道理?”

果然是姜子牙,喬坤心中一喜,又問:“不知宋員外家何在?我正需要找那對夫妻。”

“城南三十五里宋家莊。”

喬坤謝過那夥計,快速吃完飯,付了飯錢,直往城南門宋家莊而去。

他盤算,姜子牙雖然沒有多大本事,但只論修仙基礎應該比他強。

再不濟也能結個善緣,將來若參與封神,還用得著這關係。便不參與封神,認識一下也沒太大錯。

宋家莊不過三十五里遠,以喬坤腳程,不用盞茶便至。

卻見是一個大院,四面圍牆,周圍栽種楊柳,大門氣派,門上有匾,正是宋家莊。

喬坤才覺得他對宋家莊有誤解,並不是一個村落,而是宋員外的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