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人生就是充滿驚喜,在蘇城與張無忌等人再次折返時,成昆的態度果然有所變化,答應下來可以與他們合作。

見此,蘇城也並未深究謝遜是如何做到的,隨後離開民宅,悄然是見了趙敏與小昭。

簡單了說了眼前的局勢以及後來的打算,蘇城對她們說道: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內,你們就輕易不要外出,如果可能的話,把少林武當以及峨眉崆峒的人帶到身邊,而後都前往我方義軍之內,接下來無論朱元璋有何動作,不要輕易動手。”

這麼多人,蘇城不可能全部帶在身邊,不然太容易暴露蹤跡,那麼也只能留下趙敏與小昭,看守這邊的情況了。

“公子,此前那位朱壇主傳來了訊息,明日就要聚集所有義軍,說是要商討應對汝陽王大軍,應該是會就此分派各方義軍,去前沿各地進行防衛,”

小昭也說了一個情況,她剛剛還在與趙敏商議,明日該如何應對。

“明日?竟然如此急迫……”

蘇城皺起眉頭,汝陽王的大軍剛剛渡過長江,此時應該在鎮江,也就是日後的長樂幫所在,距離應天府至少還有百里之地。

汝陽王有兩種方法到達應天府,一者是沿著長江乘船,不過這需要的船隻太多,短時間內不可能完成,二來是從長江沿岸,或者從邊城鎮、平陽鎮繞路前行,至少也需要七八日。

應天府與鎮江之間是群山峻嶺,近百萬大軍是沒有那麼容易到達的。

而且應天府城高牆深,義軍這邊雖然力量在弱,但只要糧食足夠,守城兩三個月,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只需要一直拖延時間,汝陽王必然是要被元庭召回的。

元庭的那些人,沒有人能忍受,汝陽王帶領近百萬大軍在外,這對元庭來說威脅太大了。

就如同此前所說的,以守為攻才是最佳的抉擇,但此時朱元璋的決斷,卻明顯背離了最初的計劃。

“從我們先前的推測來看,汝陽王與朱元璋達成了某種默契,此時看來的話,極有可能,是朱元璋打算借刀殺人了。”

蘇城淡淡說道,他心中明白,其實相比較與他,朱元璋真正要對付的,是明教高層的親近勢力,他的人只是順手捎帶了。

“大敵當前,還……”

趙敏本想諷刺幾句,不過想起元庭的情況,不由得意興闌珊,沒有了說話的性質。

蘇城聞言也是一陣沉默,其實所有人討厭內鬥,但真到了事情來臨的時候,大家的想法必然都會一致,攘外必先安內。

這可能是人的劣根性吧,歷史上所有的王朝,幾乎都是亡於內鬥,前朝的趙高胡亥、晉朝、八王之亂、唐朝安史之亂等,元朝不用多說,後來的明朝也是,至於清朝更是被袁世凱從內部解決。

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這一點蘇城從後世而來,比其他人瞭解得更為透徹,因此他雖然不喜歡做這些事情,但局勢的發展與周遭的環境,卻不得不讓他做出這樣的選擇。

“這種事情……哪怕再過千年、萬年,也是會繼續存在的,我們都要接受這一點。”

蘇城搖搖頭,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轉而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