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竟然是自己人!’

李川暗罵一聲,臉色有些難看了起來。

他的影片被自家公司的人刷到,這一點看似巧合,實際上卻很正常。

抖音的推流機制就是這樣設計的。

抖音是流量池推送機制,一條影片釋出後,會先在一個小的流量池內進行推送,如果各方面的資料足夠好,就過渡到下一個更大的流量池。

流量池共有八層,一般情況下,前四層都是本地推送,四層之後才是全國推送。

此外,前兩層還會聯絡到“距離”這項資料。

這也就是說,距離越近,越容易被優先推送到。

李川是在自己辦公室釋出的影片,他的辦公室距離運營部辦公大廳也就十幾米,幾乎等同於一個地方。

這樣,被優先推送的機率就會非常大。

此外,抖音的推送集中還有一項最為重要的技術,就是興趣推送。

實現的過程,就是將影片自動拆分成多個興趣標籤,然後根據這些興趣標籤定位為可能感興趣的受眾人群,將影片推送過去。

“三木系”的員工,不一定對李川的影片感興趣,但李川畢竟是他們的老闆。

正常的員工,對於老闆的影片和動向,都會有所關注的。

平時有關注,就會形成興趣標籤。

有了興趣標籤,就會大大增加被優先推送的機率。

如此,李川釋出的影片,被公司內部的員工看到,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李川是程式設計師出身,對此十分了解,當下自然不會感到奇怪。

他的主要關注點不在這兒,而在“公司員工優先看到影片並且發表評論”這件事本身。

公司員工雖然有很大機率被優先推送到,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就是需要開啟手機。

你被優先推送到的機率再大,不開啟手機,也看不到那條影片。

那名員工看到了,那就說明他之前在玩手機。

上班時間玩手機,這可不是個小問題,更何況,他還是在第一時間發表的評論。

第一時間發表評論,說明什麼?

說明“上班玩手機”這種情況不是偶然。

如果是偶然,怎麼就那麼巧,第一時間就看到了李川的影片。

這種解釋,顯然是不合理的,無法讓人信服。

更合理的解釋是這名員工經常性的上班玩手機,所以才會在第一時間看到李川的影片。

經常性的上班玩手機,這個問題很重要。

然而,這還不是李川最生氣的點。

他最生氣的點,在於這名員工,不僅經常性的上班玩手機,還在公眾面前透露了公司的“機密”。

之前,他發舒暢的側面照片,主要目的就是想在直播的時候,給觀眾一個驚喜。

現在,那名員工揭露了舒暢的身份,評論還被頂到了高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計劃。

雖說影響的程度不高,不至於讓計劃破產,但是自家公司的內部人員搗亂,這也足以讓李川感到憤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