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瀾文化成立於2016年,成立之初,就跟國內的一家藝人經紀公司合作,選拔出了一個女子偶像團隊,名叫“ch2”,其中就包括楊超越。

“ch2”運作了一年多,一直都沒什麼名氣,直到2018年3月,楊超越被推薦到了《創造101》。

楊超越在《創造101》中抓住機會,一夜爆紅,之後又憑藉穩定的發揮,維持住了超高的人氣,並最終成團、獲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

楊超越的出現,讓聞瀾文化這家公司進入了公眾視野,時至現在,已經成為了國內知名的藝人經紀公司。

不過,這個名頭有些虛。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聞瀾文化成立的時間太短,底蘊不足,運營能力也有限,成立近三年,旗下能拿得出手的藝人,有且只有一個楊超越。

整個公司,基本都靠楊超越一個人撐著,業績佔比達到了驚人的95%以上。

這在李川看來,就是一家不入流的小公司。

一家小公司,他是有信心拿下的。

他的想法是直接把聞瀾文化收購了。

本來,他是不想這麼做的,因為他只對楊超越感興趣,對於聞瀾文化這家公司,以及該公司從事的藝人經紀業務,毫無興趣。

因此,他只想買下楊超越的經紀約。

然而,當他從楊超越嘴裡,得知聞瀾文化的具體情況後,又改變了想法。

聞瀾文化這家公司,唯一有價值的資產,就是楊超越的經紀約。

沒有楊超越的經紀約,這家公司就算是徹底廢了……這種情況下,買下楊超越的經紀約,就相當於買下了聞瀾文化。

如此,還不如連鍋端了。

連鍋端,價格或許會更便宜一些。

李川的計劃是把聞瀾文化整個買下來,然後進行人員縮編,遣散掉一些無用的人員,只留下部分精英,組合成楊超越的專屬團隊,負責楊超越的一切經紀事務。

他覺得自己的計劃,可行性還是非常高的。

因為小公司的老闆,往往都很缺錢,如果沒有明確的發展前景,一般都願意賣掉公司變現。

要知道,聞瀾文化所屬的藝人經紀行業,錢景其實並不廣闊,而且非常考驗人脈和資源……小公司想在這個行業裡做大做強,很難;想在這個行業裡掙大錢,更難。

李川分析了以上情況,覺得自己如果是聞瀾文化的老闆,肯定會在楊超越最火的時候,把公司賣掉。

這種想法,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

現在的年輕人,都是經過網際網路創業浪潮洗禮的。

他們受馬芸、馬化藤、劉強東等人的影響,覺得只有公司上市才算創業成功。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上市哪有那麼容易。

中國這麼大,發展了這麼多年,也才只有三千多家上市公司(2019年)……單看這項資料,就知道公司上市的難度有多大了。

如果單純的以“公司上市”為標準來判定創業成功與否,那99.99%的創業者都是loser。

這種概念,顯然是不對的。

普通人創業,主要目的是為了掙錢。

從這個角度上看,只要能夠掙到足夠多的錢,就算是創業成功了。

掙錢的途徑有很多,上市只是其中之一。

除了上市,賣掉公司也是一條非常好的途徑。

比如:餓了麼。

2009年,在校大學生張旭豪和幾個同學創辦了餓了麼。

他們發展了九年,到2018年,賣身給了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價值9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