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李總。”

吳文帆聽出了李川話語中的堅決,果斷的選擇了妥協。

“嗯。”

李川點了點頭,問:“李坤現在有抖音號?”

“有。”

“多少粉絲?”

“一千多個。”

李川微微蹙眉:“有在正常運營嗎?”

“沒有正式運營過,只是偶爾發一些直播時的剪輯錄影。”

“這樣不行!”

李川語氣嚴厲道:“他雖然是主播,但畢竟是在短影片平臺直播,影片這方面一定要重視起來。

給你個任務:根據李坤的直播風格,設計一個定位,儘快把他的短影片做起來。我會安排于傑,給你們投流,要確保一點:李坤在抖音正式開播之前,至少擁有幾十萬粉絲。

直播錄影剪輯這一塊,也可以搞,但不要在主號上釋出了,可以在公司內部建立幾個矩陣號,幫他把這方面的影響力做起來……”

吳文帆認真聽完,答道:“我明白了,李總,我今晚就開始做,爭取明天把方案做出來,交給您過目。”

“不用交給我。”

李川搖頭道:“交給於傑就行,這方面由他負責,一會兒我會給他打電話,把這件事說清楚。”

“哦,好的。”

“還有就是,李坤直播的時候,你要做好監督,他雖然是一個人在家直播,但也不能讓他太隨意了。

剛才我看他正直播吃飯呢,這種現象很不好,太懶散、太不專業了,這要是讓他形成習慣了,以後想再進一步就難了。”

“哦,我懂了,我會提醒他的。”

“不止要提醒,還要時刻做好監督……他的直播時長可以縮短一下,但要保證質量,直播就要有直播時的狀態,沒有質量的直播,不如不播。”

“……”

李坤成功與否,關係到公司未來的發展,李川對此很重視,所以嘮叨的話多了一些。

而他之所以會跟吳文帆說這些,主要也是因為吳文帆夠聰明、能力夠強。

吳文帆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李川看在眼裡,也是起了培養之心。

如果不出意外,他會在三木傳媒的娛樂直播業務全面開展之後,讓吳文帆單獨負責一個團隊。

一個電話,打了近半個小時。

結束通話之後,李川又撥通了于傑的電話。

他給於傑安排了兩個任務:

1.協助吳文帆,把李坤的短影片做起來。

2.持續的為李坤的抖音號投流,確保在2018年結束之前,李坤的抖音粉絲數能突破一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