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大爺笑了好一會兒,上氣不接下氣,偏還身子骨不好,笑聲中夾雜著一聲一聲的咳嗽,咳個不停。

李守良都害怕他把自己咳過去。

韓大爺指著關大爺晃了晃,笑道:“以前你是這個性子,現在有一個比你還厲害的。我說你怎麼找到個小朋友呢。”

關大爺哼了一聲道:“我像他這樣嗎?我只對那些東西喜歡。”

韓大爺連道:“對對,他比你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你還差了點,守良是什麼都來者不拒。”

隨後韓大爺朝著李守良道:“爺們,我叫你守良,不介意吧?”

李守良哪有介意啊,碰上個疑似大老的人物。

李守良很從心的說道:“韓大爺,你是長輩,怎麼叫都行。”

韓大爺笑道:“你關大爺不告訴你,我就給你講講這君山銀針的事兒?”

李守良點點頭,笑道:“那謝謝您。我得趕緊聽聽,要不要拿回去。”

韓大爺很是點點頭道:“絕對該拿。

君山銀針始於唐代,清朝時被列為‘貢茶’。據《巴陵縣誌》記載:‘君山產茶嫩綠似蓮心。’‘君山貢茶自清始,每歲貢十八斤。’“‘穀雨’前,知縣邀山僧採製一旗一槍,白毛茸然,俗稱‘白毛’。又據《HUN省新通志》記載:‘君喇樂山茶色味似龍井,葉微寬而綠過之。’古人形容此茶如‘白銀盤裡一青螺’。

清代,君山燥櫻潤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君山銀槓辨熱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白毫如羽,芽身金黃髮亮,著澹黃色茸毫,葉底肥厚勻亮,滋味甘醇甜爽,久置不變其味。沖泡後,芽豎懸湯中衝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

其產於岳陽洞庭湖的青螺島,有“洞庭帝子春長恨,二千年來草更長”的描寫。是具有千餘年曆史的傳統名茶。”

李守良砸吧砸吧嘴,這傳統名茶各有各的歷史韻味和其特有的故事。說的人滿心歡喜,聽的人也是回味無窮啊。

李守良這樣一個還沒到喜歡喝茶的年紀的人都忍不住為之著迷。同時又為自己沒有了解過這些而感到有些遺憾,有種想要讀書的衝動。

韓大爺看李守良似乎沉浸其中,笑道:“守良,怎麼樣?是不是有一種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感覺?”

李守良點點頭道:“恨不解其中味。有種想要立刻去讀書的衝動。”

韓大爺哈哈一笑:“喜歡就夠了,這書啊,有條件就讀,沒條件啊就不勉強了。終歸不是主流了。”

關大爺打斷了韓大爺的未盡之語說道:“就是個孩子,跟孩子說這些幹什麼?想了解就瞭解,不想了解就不瞭解。

沒什麼大不了的。別讓孩子撿了西瓜、丟了芝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四合院的生活】 【】

韓大爺道:“對,對,是這樣的。是我的不是。”

隨後韓大爺跟李守良聊起了家常,韓大爺似乎很想要知道李守良的情況,問的很是詳細。

韓大爺道:“守良,多大了?現在在幹什麼?讀書學習、還是工作了?”

李守良答道:“今年18了,翻過年去就19了。只念到了初中畢業,就沒再讀了。家母生病離世。世上再無雙親,就接替母親的工作,進廠當了一名工人。”

韓大爺似乎有些驚訝,上下打量了李守良一眼道:“工人?噢、噢。工人好啊。目前工人階級是主流啊。光榮的很。”

李守良笑笑沒說話,眼下確實是這樣的。

也就沒看到韓大爺好奇的目光看向了關大爺。那雙眼睛似乎在說著什麼。

關大爺沒說話,他和李守良的接觸本來就很戲劇,要不是後來調查了一下子,李守良的底細。

知道李守良這樣的,不大可能是。他都要以為是有人接觸了他們,惦記上了他們的東西。

關大爺也沒多做解釋。就讓你韓小辮繼續猜,看你急不急。

隨後,關大爺對著李守良說道:“上回給你的書都看完了嗎?”

李守良道:“目前來看是不都看完了,不過有些不求甚解。還有些不解其意。”

關大爺點點頭,這才是對的。不然他就真要有些疑問了。

隨後關大爺開口道:“概說第一段‘吾華美術,以制瓷為第一。’”隨後抬起頭來看著李守良。

李守良好像明白了,接道:“何者?書畫、織繡、竹木凋刻之屬,全由人造,精巧者可以極意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