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酒足飯飽,折騰到半夜,等孩子們各自回房休息,宋仁投跟著彭越進了書房。

“你怎麼在這?”宋仁投瞪大雙眼,看到書房裡坐著的人,滿是吃驚。

“我怎麼不能在這?”那人微微一笑,反問道。

宋仁投走到那人旁邊,滑稽的左右審視一番,自言自語道:“你在這也正好,我家老二正好能找個師傅。你也勉強湊合吧。”

“你家老二?這才五六年沒見,你老二都有了?”那人驚訝的望著宋仁投。

“那是,不光有老二,老五都有了。”宋仁投洋洋得意。

彭越看不下去了,連忙出言解釋了一番。

這人叫吳長風,是李承佑手下的重要謀士,比那李野川也毫不遜色,(可能有小夥伴忘了李野川是誰,返回去看看第七章末尾和第十一章),李承佑登基之後,雖然表現的很義氣,沒有狡兔死走狗烹,反而對那些忠心耿耿的將士和支援他的世家大加封賞,可是吳長風深知伴君如伴虎,鳥盡弓藏的道理,在京城當了四五年的閒官,找了個由頭就溜走了,沒想到在這裡讓宋仁投碰上了。

三人喝茶敘舊,不斷攀談,這才都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李承佑登基之後,太尉一職,除了李承前外,最有威望擔任,也是李承佑最中意的就是彭越。可是因為一些原因,李成前閉府不出,各方勢力角逐,尤其是李家自身的原因,李正山當了太尉,而漢中郡位置極其重要,李承佑本想讓彭越擔任郡守,但是漢中本地豪族裴家力推裴世源,一番較量拉扯下,李承佑無奈讓彭越做了漢中都尉,同時為了彌補和嘉獎彭越,封了彭越上將軍,定武侯。

彭越一看,候位封的太大了,李承前是定成候,他是定武候,內心既感動又惶恐,便上書辭了定武候,也要了個關內侯。

至於彭越為何來到這城關鎮,還要從十六年前說起。

十六年前,宋仁投受李承佑所託,護送李承佑的妻子石玉環去京城,當時一起同行的還有宋仁投的妻子秦氏和襁褓中的孩子,以及一些隨軍將軍的家屬,這次護送打得就是送糧入京的名號,萬萬沒想到,這次護送也給宋仁投帶了個送人頭的綽號。

宋仁投為了保險起見,帶親兵三千,未防意外,散佈訊息並分兵一千走陽平關經故道到大散關進關中,自己帶親兵兩千護送家眷,準備秘密走子午官道進京。

誰也沒有想到,行至城關鎮時,突然遭到上萬敵軍圍攻,宋仁投眼見不敵,只能盡力護住石玉環和自己的妻子孩子突圍,可惜還是走散,兩千親兵最終生還者也寥寥無幾。

等宋仁投回京稟報李承佑,李承佑擔心影響士氣,對外只說糧草被截,此事真相一直隱瞞。

宋仁投傷心不已,一直想殺敵洩憤,可惜到現在都不知道從哪冒出上萬人,之後宋仁投上戰殺敵從不惜命,李承佑擔心他想不開,就讓宋仁投在自己身邊抗大纛,這也成就了後來的掌旗將軍。

李承佑登基之後,一直懷疑此時與裴家有關,於是除了讓彭越來漢中鉗制裴家,也讓彭越調查此事並在當地尋找失散的石玉環和宋仁投的妻兒。

彭越來到漢中之後,除了把控軍隊,就是在尋找線索,查詢石秦二位,可惜十年時間還是一無所獲。

而吳長風來到之後,見彭越像無頭蒼蠅般尋找,除了繼續找之外,還出謀開了個包子鋪,並在包子鋪門匾上打上暗語,若是石玉環在這城關鎮附近,聽說之後定能自己找來。

那石家包子其實是當年石玉環蒸給李承佑吃的,而李承佑一口氣就吃了四十八個,並說了牌匾上的那句話:石家包子真好吃,包子配羊湯,真香。

若是石玉環在這城關鎮,定能聽到暗語尋來,可是整整五年了,還是一無所獲。

“老彭和老吳,你倆費心了。”宋仁投聽完,不禁感慨道。

“承佑把我拴在大成城十年,就是怕我來找裴家麻煩,想找出線索,把裴家一網打盡,可惜十幾年還是沒有一點訊息,如今承佑又遭人暗算,怕是再沒機會了。”宋仁投低聲說道。

“仁投不必灰心,此事既然做下,定是會留下線索,也可能是時機未到,當年陛下派人來查,並未發現三人屍首,一直堅信她們還活著,這也是這些年陛下讓我尋找的原因。”彭越安慰道。

“此事緣由我或許已經猜到一二,但是時機不對,不能言說,此事發生在漢中,裴家定是脫不了關係,機會到時,仁投自可詢問。”吳長風淡淡的說道。

“老吳,此話當真?”宋仁投瞪大雙眼,急切的說道。

“自是當真,不過仁投別急,現在陛下已死,李承前改朝換代之時,就是天下大亂之日,若是仁投想報此仇,還需要一番謀劃和作為。”吳長風緊縮眉頭,盯著桌上的油燈說道。

“你可知陛下被何人所害?”彭越問宋仁投道。

“一點線索和徵兆都沒有,我雖然被承佑拴在皇宮,當那都尉將軍,也知干係重大,虎賁軍是我親自挑選,皆是承佑原先的親兵嫡系,忠心無疑,陛下週身也是晝夜防衛,那夜陛下還與我飲酒,我二人說起城關鎮之事,都不免多喝了一些,等我醒來時,都已半夜時分,我去承佑寢宮視察一圈,見一切如常,便自去歇息。之後便是商洪海把我叫醒,說是陛下已遭不測。”

“你覺的商洪海可有嫌疑?”彭越問吳長風。

“原先不覺得有,聽仁投說完,我覺得這傢伙定然有嫌疑。”吳長風淡淡的說。“陛下週身都是老人,新人也近不了身,吃喝用度都是商洪海把關負責,如果能讓陛下悄無聲息的中毒而亡,下手之人除了商洪海別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