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皇子出逃(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多時,商洪海引領皇太后和皇后來到皇帝床前,二人不免嚶嚶啼哭。
眾臣見狀互相對視,楊正泰正要開口,卻聽李正山道:“陛下已崩,太后和皇后要保重身體,適才陛下手中有遺詔一封,我等尚未檢視,商總管,煩請你念一下陛下遺詔。”
原來李承佑雖死,但眾人進來時手邊放遺詔一封,礙於太后和皇后尚未在場,眾人並未查閱。被李正山拿在手中。
商洪海接過遺詔,顫顫巍巍的開啟,輕聲誦讀道:
朕李承佑,三十歲起兵,先破大奉,再攻楚越,戰巴蜀,平晉豫,兵至燕遼,十五載征戰,大小戰數百場,兵鋒所向,敵無不破。
四十五歲成就大業,心中暢快,雖死無憾。
然,打天下易,治天下難。
每日奏章簡報,朕不盛其煩。
日思夜想,朕決心已定,服藥昇仙,不愧一世快哉。
大統寶座,有緣得坐,此等之事,爾等自覺斷。
大成皇帝李承佑親筆。建元十年九月初一。
商洪海讀罷,在場諸位皆目瞪口呆,李正山一把拿過詔書,仔細檢視,筆跡無誤,語氣相似,尤其是最後的印章,那是李承佑的私人小印,其刻章的玉石乃李承佑青梅竹馬的結髮夫妻石玉環所贈,自從戰亂中石玉環失蹤,李承佑更是把這枚印章貼身收藏,輕易不示外人。
李正山頹然低頭,其餘眾大臣輪流觀看,看完頹然不語。
王恩儒挺身而出道:“此陛下手跡不錯,但陛下雄才大略,自登基以來勵精圖治,絕不可能會做如此決定,留如此遺詔,還望諸位深思。”
眾人心中自然聽明白了,此遺詔如若公佈於眾,當造成太大的影響,一代雄主因為不願意看奏章簡報就服毒自殺?遺詔不留接班人,讓有緣人繼承寶位?當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笑話了。
眾大臣皆默然不語。
李正山正色道:“陛下為奸人所害,更留此假遺詔,以此殺人誅心,此事要徹查!但國不可一日無主,太后和皇后可帶兩位皇子先行回宮,本將同諸位大臣回大明殿,商議繼位事宜。”
言罷,邁步先行。太后看了眼皇后和兩位皇子,對李堅說到:“孩子,跟祖母回去吧。”李堅點頭應允,拜別皇后,隨太后而去。
卻說皇帝李承佑,雖位登大寶,卻一生只得兩個女人,一個是青梅竹馬的石玉環,生子李堅,不想在征戰中不幸分離,至今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登基十年,李承佑一直沒放棄尋找,奈何一直沒有訊息,本想今年冬天冊封石玉環為皇后,按皇后規制建衣冠冢,可惜還未實行,卻慘遭毒害。
當今皇后乃征戰後期,嫁於李承佑的楊漱心,生子李治,其出身於三川郡楊氏,乃是當地有名的名門望族。楊漱心之父就是當朝右丞相楊正泰。
卻說眾臣回殿,暫且不提。
李堅跟隨祖母回到萬壽宮,剛一落座,李堅噗通一聲跪倒,伏地而泣:“祖母,救孩兒一命呀。”
皇太后大吃一驚,連忙拉起李堅,一邊給李堅擦淚,一邊叫眾人退出房間,問李堅道:“孩子,何出此言呀?”
李治正視皇太后道:“祖母,父皇曾私下對孫兒說到,百年之後,傳位給孩兒,正是如此,父皇讓孩兒二十歲就獨自領兵,三十歲參管大成城,參與九卿事務,奈何父皇不幸遇難,諸多後手尚未實施,此次二弟必榮登大寶,孩兒必死無葬身之地呀。”
皇太后一聽,連忙問道:“你母親尚未冊封,此次文臣必擁你二弟上位,但李正山和韓泰等武將定支援你,哪怕你二弟上位,你兄弟二人速來和睦,怎會有殺身之禍呢?”
“祖母,正是我在武將之中的威信,至此殺身之禍呀。而且今日朝堂,李正山和韓鎮並不一定會支援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