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吃過午飯後,李長歌便和蕭良、雲雁秋幾人回到學堂,短暫的相處下來,他發現這幾人雖是世家子弟,卻沒有因為他的身份而傲慢。

雲雁秋只有十六歲,對李長歌很是崇拜,而蕭良比李長歌大上一歲,一直跟在李長歌的身邊問東問西。

待得知李長歌學會《神鵰》中的降龍十八掌後,蕭良便求著他解釋降龍十八掌每一掌的意思。

雖然讀《神鵰》亦能從中領悟到武功,但自然沒有作者親自傳授好。

李長歌微微沉吟道:“你對哪一掌不懂?”

蕭良當即大聲道:“我哪一掌都不懂!”

哪一掌都不懂還敢回答得這麼理直氣壯……李長歌嘴角微微一抽,說道:“那你想先學哪一掌?”

蕭良思索了一下便道:“第一掌亢龍有悔!我隱約能理解亢龍有悔的意思,但又不太明白,亢龍為什麼要悔?如果能領悟這層意思,我一定能學會第一掌!”

李長歌說道:“亢龍有悔的全句為上九,亢龍有悔。其意乃是乾卦爻位到了上九,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極點,此時的黃龍乘雲至最為高亢之處,已無再上進之處,又不能下去,便有後悔。正所謂物極必反,樂極生悲。想要施展這一掌亢龍有悔,最重要的不在於亢字,而在於悔字,攻敵三分力氣,自留七分力氣,這便是亢龍有悔!”

蕭良聽完眼睛頓時一亮,說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亢龍有悔是這個意思,我能學會這一掌了!”

說完他便起身離開學堂,到了一處空地上,對著一排竹子凝神聚氣,一掌推出!

掌下似有龍吟之聲傳來,只聽竹節爆響,三根連在一排的老竹頃刻便被打折。

大比班的其他人驚訝的走出門,看到被打折的老竹都是滿臉驚色。

“這是蕭良做的?”

“他的文氣豐盈程度應該到達碗境,擊折竹子並不難,但難的是隔空斷竹。”

“這是《神鵰》中那招亢龍有悔嗎?”

一些人又是羨慕又是嫉妒的看著蕭良,誰都知道他已經領悟了一種極為強大的武功。

很快,有文府的差役聞聲趕來,知道是學生不小心摧毀的竹子後訓斥了兩句,便讓人把斷掉的竹子收走。

蕭良回到學堂,欣喜逾常,說道:“李兄,得你一言,我成功學會亢龍有悔了!以後霍連城若是為難你,我必定與他拼命!他的霍家是世家,我蕭家亦是不差!”

雲雁秋羨慕的道:“我回去後便把《神鵰》再看一遍,若是能領悟一些武功,再向李兄賜教。”

李長歌微微一笑,說道:“蕭兄,雲兄,旦有疑問,長歌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下午只有兩堂課,但每一堂課都是一個時辰,也便是兩個小時。

第一堂課仍是傅先生講授,他講的都是商國這百年來的高品小說家及著作,李長歌一一記住,並打算等放學後便去買些書看看,鄉試的部分內容便是高品小說家的著作。

值得注意的是,李長歌並沒有看到霍連城,看來是不敢來上課了。

第二堂課上課時,大比班的學子都顯得很輕鬆,甚至在紙上練起了字。

李長歌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最後一節課是算術。

原來文府除了上小說課外,每七天也會選幾節課教一些丹青、算術、書法、詩歌等等……

九鼎大陸以小說家為尊,詩詞散文因為與小說沾邊,尚有不少人喜好學習,書法亦是如此。

而算術便徹底淪為了末道。

再者,強大的丹青手、書法家能借筆下人物、文字殺敵斬妖,一些好的詩詞加在小說當中,亦能體現出強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