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眾村民的幫助下,易茗雪家的穀子是最先被收拾好的。

眾人合力,現場還將穀子打好了。

稻穀草捆成把,扔在田坎上等它曬乾。

不過還需要等曬乾後,才能去殼。

每到這種時候,易茗雪就特別懷念後世的收割機、脫殼機。

好的是,就她田裡那點兒量,基本上也用不著她親自動手就是了。

李聰一早就和村裡的人說好了。

易茗雪家裡的穀子,必須由大河村給她弄好。

能有這好事,易茗雪當然也樂得清閒。

如今,第一茬穀子收割。

她也該考慮自己米鋪開張的事宜了。

……

鋪子是早就裝修好了的。

接下來,就是等著大家的穀子入倉後,再選個黃道吉日開張。

這段時間,村裡的女人們也都陸陸續續培育出了新的秧苗。

在李聰的組織下,各村也都有序的領到了苗。

加上前段時間易茗雪挨村挨戶的跑了一遍,將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項又親自講解了一遍。

現如今,與她簽訂協議的村子,基本上已經全都完成了春耕。

而這一連串的大動作,自然引來了更多的人求合作。

如今也不需要易茗雪再去費心解釋什麼了,來的人都是懂規矩的。

全是村長或鄉老領頭,見易茗雪之前,統一都先去李聰那裡報到。

經過一番籌備之後。

易茗雪的茗記米莊正式開業了。

但是,相比起前兩次車行和春雲樓開業的盛況。

茗記米莊可以說是開得非常的低調和冷清。

沒有遊街宣傳,沒有鞭炮喧天,更沒有迎來送往的賓客。

易茗雪只象徵性的,放了一串禮炮。

並給自己新僱的掌櫃和跑堂發了紅封。

這實在是開得太簡陋了,就連一旁的王婆婆和鐵匠等人都看不下去了。

紛紛勸她道,“易姑娘,你這冷冷清清的,哪有做生意的樣子?要不然,你去長街上吆喝兩聲?”

“是呀,丫頭。你要是缺人手,我這邊幫你找幾個來。”

易茗雪笑著搖了搖頭,婉拒了王婆婆的好意。

她將提前準備好的立牌搬出來,掛在米鋪門前的白牆上。

只見上頭洋洋灑灑的寫著六個大字。

——有米,百斤起賣。

王婆婆等人倒吸一口涼氣。

這年頭買得起米的人本就不多,她這還一百斤起賣。

怕不是剛開業就要準備歇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