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搜捕(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一百一十七章搜捕
一群農夫默默的蹲在地上。(
周圍是城裡來的輕騎兵,這些輕騎兵在寒冷的天氣裡面在盔甲裡面襯著絨布,撥出的氣體在臉前化成了白霧。騎兵們手裡面攥著木頭杯子,杯子裡面盛著從一邊的吊鍋裡面舀出來的熱湯。雖然春天已經到來了,但是還是冷得讓人受不了,在這種天氣裡面出來執行任務也讓人非常的不舒服。
一個騎兵隊長想到這裡,不由得吐了一口吐沫到腳邊,然後抄起了自己的皮鞭。隊長走到了一個臉上有傷的農夫身邊,用鞭子的柄在農夫的臉上敲了兩下。
“我說,鄉巴佬,告訴我們吧,那些東部佬跑到哪裡去了?只要你說出來,我和兄弟們在半個小時內就會從這裡走的乾乾淨淨。有人說這些混蛋前天晚上就住在你家裡面,說出來吧,恩?”
農夫呆滯的臉上沒有表情,只是嘴唇微微的顫抖,他不敢看士兵的臉,更不敢看士兵的劍。農夫的肩膀微微的發抖,他看了看自己身邊蹲著的那些農民,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按照約定一樣守住自己的諾言。
農夫來自蘇諾,來自一個叫做依林達哈的地方。
直到現在,農夫也一點都不後悔。當他在晚上聽見馬匹的喘氣聲和人們疲憊的咳嗽聲的時候,他就在心中祈禱,“讓他到我家裡來吧。”
藍水河北的戰役已經過去幾十天了,人們紛紛的談論著在南邊哈勞斯皇帝陛下取得的勝利。
現在就連哈勞斯皇帝也已經駕臨蘇諾坐鎮,甚至有傳言說哈勞斯準備把首都從容易受海上攻擊的帕拉汶遷往蘇諾平原。種種說法都在增加哈勞斯皇帝的合法性,人們帶著天真的笑容想象著新皇的饋贈按照慣例,等到時局穩定之後,皇帝一定會獎勵他的臣民的。
現在東部的那些不通情理的傢伙滿已經被攆走了,人們都知道那些東部佬都躲在南邊的一些城堡裡面烤著火。對於蘇諾人來說,至少戒嚴解除了,也不再有人傳言蘇諾馬上就要被包圍了之類讓人心神不寧的訊息。
哈勞斯皇帝下令開啟了從帕拉汶到蘇諾的十二座糧倉,這些糧食被以很便宜的價格賣給了蘇諾的行會,同時皇帝還讓農夫們不用擔心春上的種子,在播種之前,皇帝的使者一定會把種子送到各個村莊裡面的。同時哈勞斯皇帝還鼓勵人們生育。皇帝在行宮裡面接見了一位生出了十個孩子的母親,皇帝親切的稱她為英雄母親,“我的帝國因為您而更加強大。”
在過去,人們或許還會因為血統,繼承權等問題去質疑哈勞斯;而且一些心懷古老信仰的家族也都在盡力的迴避哈勞斯;不管哈勞斯怎麼努力,人們在心裡都會有懷疑,聰明的人不輕易的做出選擇,他們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的支援會變得越來越值錢,並得到越來越多的回報。
但是人們很快就發現自己想錯了,物價不斷的上漲,糧食價格已經讓人們的菜譜上面的東西越來越少。
農夫們連自己都養不活,更不可能抽出餘糧去換取城裡面漂亮的商品了;
而市民們突然發現自己的錢已經大部分話在了食物上面,可是即使這樣,市民們也漸漸的吃不起東西了。老鼠和貓一起登上了肉鋪,價格已經超過了戰前最好的牛肉;
而因為戰爭,對於民夫的徵發已經變得越來越頻繁,有些地區的農夫一個月裡面甚至有二十天在幫助軍隊削制箭桿、轉運糧草、照看牲口。
所有的人的生活都在惡化,至少看起來是這樣。從城裡到城外,戰亂將每個人都推到了地獄的邊上,監獄裡面的犯人不再有食物供應,而在不久之後監獄周圍就出現了便宜的肉類。人們儘量的想剋制住自己的**,但是最終還是忍不住前去哄搶這些食物沒有人願意去想這些是什麼肉。
人們擼下了自己的戒指、拉下了自己項鍊、從衣櫃裡面掏出了最漂亮的衣裳,然後把這些東西統統換成食物一枚金戒指?一小桶鱘魚加十五斤麵粉;一條綴有寶石的項鍊?一腔羊或者兩隻豬腿;一件做工考究的冷綢罩衫?一袋摻雜著大量糠皮的小麥。
食物的持續匱乏成功的降低了人們的期望,現在,哈勞斯看起來變得可以接受了。
哈勞斯皇帝陛下用成千上萬桶的麵粉和上百輛馬車的肉乾贏得了蘇諾城的青睞。而在蘇諾鄉下,哈勞斯皇帝的使者帶來了上百袋經過精心挑選的種子:這些種子飽滿而曬得乾燥,顏色新鮮、氣味芬芳,看一眼就知道這些東西播撒下去就一定會有好的收成。
在做這些事情之餘,哈勞斯的浩浩蕩蕩的出巡則讓人印象深刻。
鐵甲計程車兵、鮮豔的戰旗、英俊的騎士、威嚴的君王。一路之上,飽受戰爭之苦的人民感慨萬分的看著這支強大的力量。
哈勞斯雖然在戰場上面顯得不那麼優秀,但是他卻深明人的心理。
哈勞斯皇帝知道在一開始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力量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那樣的話人們在心裡面就會以這個為標準去衡量皇帝以後的發展,一旦皇帝回到了正常的狀態,人們就會心懷不滿和輕視,覺得皇帝的威勢有所降低。
而相反,如果一開始示弱,僅僅做出有限的努力,那麼人們會在一開始就對哈勞斯皇帝不抱過多的希望。相反,對於皇帝出現的挫折還會予以理解。等到敵人最弱小的時候,哈勞斯皇帝再和盤托出自己的實力和抱負,並且以一個親民的形象出現,人民就會被震撼和感動,並且不自覺的把自己放在了和哈勞斯皇帝一樣的立場上面,即使是地位再地下的臣民也會在躁動之間隱隱約約的感到了一份使命感,就好像哈勞斯皇帝登上了權利的巔峰有自己的什麼功勞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