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燨看著他的背影,看了一會兒,才在黃儼的提醒下,轉身進了東暖閣。

方才,朱棣就是在這裡見朱高熾。

此時,他兀自氣得難受。

朱高燨笑著進來,喊了一聲「爹」,行過禮,不等朱棣開口,就道,「爹,兒子有事要跟爹商量。」

「什麼事,你自己斟酌著辦,不就行了嗎?」

「小事麼,兒子自然不敢拿來煩爹,可這事,事關國計民生,兒子可不得爹幫忙把關!「

朱棣暫時就不去想老大的事了,問兒子,「你說說看,你又要做什麼了?」

朱高燨挨著爹坐下,將黃儼遞進來的一盞茶親手呈給父親,「爹,兒子想完善一下醫療體制,應該說,想辦法把醫療這一塊做起來。」

朱高燨將自己的設想說了一遍,朱棣不由得抬眼看自己的兒子,心裡頭對老大越發不滿了,看朱高燨的目光裡充滿了愛憐。

「你想做,爹當然要支援你!」

「兒子想多建一些醫院,不過,建醫院容易,培養醫療人員不容易,好在,有一定的基礎。要想大面積地培養人才,就必須開辦學校。還有,兒子想吸引一些外來人才,如果有醫術很高超的大夫,在大明幹滿三年,口碑良好,可以入我大明的魚鱗冊。」

「當大夫,可不比別的,以前的大夫們收徒,那可是要講究德行的。」

「爹,做什麼不要德行呢?德行的問題,只能透過禮進行約束,這就是為君者,朝廷的事了。」

「那就按照你說的去做,人都選好了嗎?要爹做什麼?」

「要爹給個名分,大明醫科大學,南北各設立一所,這件事兒臣想交給方孝孺去做,人選兒子愛物色了兩個,侯季康和劉溥,侯季康厚德仁心,適合執教,培育人才。劉溥敢於鑽研,適合做一些科研。」

朱棣起身,「走,我們瞧瞧去,這大學設立在哪裡合適?」

朱高燨忙陪著他爹一起往外走,很高興能夠把他爹勸出去走走,他親自開車,載著朱棣在大街上逛著,看著兩邊人群湧動,所有人看到朱棣的車出來,紛紛跪下行禮,山呼萬歲,朱棣的心情也跟著好了起來。

「如此江山,誰又不愛呢?有人取,有人予,百姓是好是壞,全看為君者。」朱棣感嘆一聲,他站起身和老百姓打招呼。

在街上逛了一圈,朱棣隨便點了個地兒,便提出要到科學院去看看,商量大明皇家獎的事。

朱棣下旨,科學院這邊專門成立了一個大明皇家獎的委員會,是從大明的所有學者中,挑選出了約有上百人,每十人負責一個科目的獎項評選,另有一些辦事員負責登記,收集檔案等瑣碎事務。

卡西姆和巴耶賽特正在登記自己參與評選的專案,卡西姆登記的是自己的詩集,巴耶賽特登記的是化學,他能分離出新物質。

登記之後,兩人朝外走,看到科學院的所有人都出來了,迎接大人物,兩人便避讓到了一個角落裡,暫時停住了腳步。

方孝孺領著眾人迎了出來,行過禮後,他陪著朱棣父子朝裡走,介紹道,「如殿下所想,好多國外的學者們都慕名前來,登記了自己的作品,各式各樣的都有。」

「一共多少?涉及哪些方面?」朱棣問道。

「一共有一百多項,不過,咱們國家的佔多數,涉及農業、工業、醫療、橋樑各方面。」

「回頭把那些專案拿給我看看。」朱高燨吩咐道。

「是!」

方孝孺陪著朱棣到處看看,朱高燨則留在屋裡翻看申報材料,看到巴耶賽特呈報上來的檔案,朱高燨眼睛一亮,特別留在一邊。

等方孝孺來了,朱高燨將

專案遞給方孝孺,「想辦法把這個人留住,讓他進科學院,專門給他一件實驗室,他的實驗室周圍,想辦法用鉛板,混凝土隔絕,最好與其他的區域全部隔開。」

方孝孺一下子嚇住了,問道,「殿下,他做的是什麼實驗?」

朱高燨的眼裡流露出喜悅,「如果我沒有猜錯,他在做輻射物質方面的試驗,長期接觸,對人體的傷害很大,但也非常有用。」

他叮囑方孝孺,「任何一種新物質的發現,都能帶來一次革命,你要讓科學家們牢牢記住這件事,並有人為之付出,努力,甚至貢獻生命。」

「是!」

接下來,朱棣又讓方孝孺等人從那些申報的材料中挑選出有真才實學的人聘為大學的講師。

「想辦法把這些人留下來,若是真有才學,將來聘為副教授,教授都可以,只要是人才,不管是什麼國籍,我們都要。」朱高燨發下話。

大明皇家獎的每年頒獎日期安排在次年的三月五日,那一天正好是徐氏的生日,定在每年的這個時候頒獎,自然是朱棣對徐氏的一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