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前行,三份供詞(第1/5頁)
章節報錯
朱高燨將供詞從頭到尾看了一遍,三份一模一樣,手印按的地方稍微有差異而已,他很滿意摺疊起來,走出了柴房。
朱高燨走在前頭,等在外頭將事情的經過從頭到尾聽了一遍的張輔、張本還有景清等人,心中真是五味陳雜。
但,朱高燨不說話,他們總不能上前去安慰兩句吧?
等回到了書房裡,朱高燨讓狗兒將供詞全部都封起來,他將供詞交給張輔,“安排妥當的人將張旭送回京城,這三封信,一封隨張旭一起交給我大哥,另外兩封,一封送英郡王手上,還有一封,以我的名義直呈皇上。”
“是!”張輔只覺得責任重大,他做夢都沒想到,看似簡單的皇家,居然還潛藏著這麼多的汙垢。
夜裡,朱高燨伏桉給朱棣寫信。
“爹,您收到兒子的信,應當很高興吧?兒子在萬里之遙的地方,非常想念您和娘。長這麼大,兒子第一次出遠門,出來之前,是何等激動,軍艦漸漸地離岸的時候,兒子想到爹和娘必定站在高處努力想看到兒子,兒子就特別想哭了。”
“這一路上,吃也吃不好,在軍艦上待著也很無聊,每天就是躺在甲板上曬太陽。十多天前,兒子在澎湖列島附近呆了兩三天時間,兒子上一封信,不知道爹收到了沒有?兒子打下了小琉球島,打算將來在那裡建造一個軍事基地。”
“三天前,兒子到了占城,這真是個神奇的地方啊,幸好張輔他們在這裡有據點,要不然兒子會餓死。他們吃的食物居然是不臭不吃,喝的酒釀還要長蛆才是美味,他們進上來一個女子,想讓兒子開葷,兒子一想到那女的是吃臭魚長大,喝過蛆蟲酒,還不刷牙,兒子就無法下嘴。”
“爹,兒子來前,有事忘了安排。大明帝國學院現在在應天府很難再有發展,您想辦法將學院搬到北京去。他們教學和指導工作都方便一些。”
“張輔和張本在這邊的工作做得都很好,黃福也是個盡職盡責的人,爹該給黃福升官了。這邊的橡膠長勢喜人,可是民風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他們以為大明是進入了神佛的國度,兒子也姑且這麼忽悠他們,若將來想將佔城納入大明的殖民地,最好還是行教化之事,剷掉一些陋習,讓他們的思想和文化,均以大明為尊。”
朱高燨只覺得有很多話要寫,他洋洋灑灑寫了好幾千字,時間也不知不覺地過去,已經月上中天了,狗兒幾次來看,殿下還沒有寫完,他也不敢催。
朱高燨親自將信摺疊好,裝進了信封裡,他將信遞給狗兒,“你去把我要送給父皇的那封供詞拿回來,讓張輔把這封信送進宮去。”
“是!”
狗兒鄭重地接過了信,他雖然不知道為何這麼大的事,殿下不打算告訴皇上,但殿下每做什麼事都有道理。
張輔雖然有些不甘心,這麼大的事,理應告訴皇上,可四殿下卻打算幫大殿下隱瞞下來,這算什麼?但,張輔不敢有任何異議,他將那份供詞給了狗兒,接過了朱高燨寫給皇上的信。
朱高燨在床上輾轉反側,明日一早,他將啟程上軍艦,下一站乃是滿剌加。
按照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從占城過去,將是真臘,之後是暹羅。本來,朱高燨這一趟的重點是澳大利亞,他應當順風前往滿剌加,也就是後世的馬來西亞,從巨港穿過印度尼西亞海灣,走東帝汶到達達爾文海港。
現在的達爾文還沒有海港,那裡是澳洲原住民最集中居住的地方。
早一日到達澳大利亞,可以早一日回到大明。
但是,朱高燨這一行,還有重要的目的,便是揚大明國威,與一些往來的國家簽訂外交協議。
而真臘,乃是此行中的第一個國家。
次日一早,舍楊該率領占城國的臣民,與張輔張本等大明的臣子們將朱高燨送到了新洲碼頭。
再一次看到大明的軍艦,龐然大物一樣矗立在海岸,從甲板上伸出的長長的踏板,搭在了岸上,汽車先一步開上了甲板,舍楊該等人的雙腿便在打顫,只想跪下去。
“臣等恭送四皇子殿下!”舍楊該等人跪了下來。
朱高燨賜了“免禮”,他叮囑張輔和張本等人後,便在二人的恭送下上了軍艦。
張輔眼熱地看著軍艦,豔羨地道,“殿下,臣打算學航海,將來能夠率領這大傢伙,為殿下征戰遠方。”
張輔的腦子裡揮之不去的是那張在謹身殿裡看到過的世界地圖,他知道,這世上有很多地方是大明人的腳步不曾到達過的地方。
朱高燨拍了拍他的肩,“會有這一天!等我回來了,咱們該解決的問題是北面。要將北元攆出我大明的國土。到時候我帶著你去北面,你還記得哪裡有個國家,叫什麼?”
“俄國?”
“暫且稱呼是俄國,或是俄羅斯大公國吧。南面的發展要靠這些國家的資源,北面的話,咱們就要靠俄國的資源了。“
此時的北面,應當還在金帳汗國的統治之下,究竟是怎麼回事,大明並沒有多少資料記載。到時候將北元打跑之後,朱高燨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朱高燨的軍艦在前面飛快地遠去,空出了一片海域後,大明的商船有序地離開,緊接著才是其他的軍艦在兩側護送,看到這一幕,連舍楊該都很羨慕。
他忍不住對張本道,“這些人也不知道修了多少輩的福,才會投胎託生在大明的國土上,成為大明人。張大人,若是我這一生死了之後,能不能埋葬在大明的國土上呢?我想下輩子能夠成為大明人。”
這個話,張本可不敢說,他心說,以四皇子殿下的性格,舍楊該這個外國人要想投胎在大明的國土上,是不是要交佔地費?
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他斟酌著道,“這事兒,您恐怕還是要向我大明朝廷申請,究竟是怎麼一個政策,我也說不好。不過,您還年輕,人生才剛剛開始,現在說死是不是有點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