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燨指著的“這裡”是東南方向,與哈爾濱遙遙相望的那片,如同珍珠般散落的小島,問他爹,“兒子記得年初的時候,倭國派遣使臣前來,當時使臣居然敢帶大量兵器入境,甚至公開大賣武士刀?“

這件事,朱棣當然記得,大臣李至剛就建議將這些人抓起來判刑。

畢竟,將武器帶入邊境就是違規的,在市場上公開售賣,屬於違法。

當時朱棣考慮到這些武士刀再鋒利,在大明火器面前都只是個擺設,再加上,他也考慮到對方漂洋過海地來,來者是客,要不是窮得實在是沒什麼好賣的,也不至於把武器拿來買,便沒有多追究。

眼下兒子提這個做什麼?

“兒子還記得,咱們國子監裡有不少倭國的留學生吧?”

“是啊!”朱棣有點緊張,他預感到兒子是想來一波大發的。

“哦,那就好!”朱高燨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道,“爹,眼下《永樂大典》有人編著,無非就是多買點書回來的事,您也沒別的啥事了,就幫兒子一個忙唄!”

“你說,什麼忙,爹能幫,自然會幫啊!”朱棣滿口答應,只是等兒子一開口,他就傻眼了。

“爹,兒子要開始鋪設鐵路了,需要兩個資源,一個是百年以上的大樹,一個是人。而人是用來做苦力的,說實話,兒子雖然不是什麼好人,可讓我大明的子民來當苦力,兒子還是有些於心不忍。“

朱棣傻眼了,沒聽懂,問道,“然後呢?”

到底要他幫什麼忙?朱棣的預感越來越不好。

朱高燨卻體會不到他爹的這種想法,畢竟,他爹在歷史會有“戰爭狂魔”之稱,他以為他爹喜歡打仗,絕對想不到,抗擊北元餘孽和侵略別的國家,是兩碼事。

“兒子的想法,讓張輔和沐成兵分兩路,攻佔安南。武器方面,爹不用放心,我會讓北京那邊想辦法,就只是需要爹坐鎮,出兵就是了,等鐵路修出來,還是老規矩,兒子與爹三七開。”

“憑啥又成了三七開?”朱棣的注意力全部都被“三七開”吸引了,想不明白,之前都是四六,怎麼到了鐵路,成了三七?

“爹,這修鐵路,投入的成本可不小,而且兒子還要留點股份去和夏原吉商量,將來還少不了他支援呢,再就是要募集更多的錢,總之,三七開,兒子絕不會讓爹吃虧就是了。”

朱高燨一時半刻沒時間跟他爹算這筆賬,哄著道,“爹,您想啊,兒子什麼時候坑過爹?今年一年,爹單單從腳踏車廠拿到的分紅就不少吧?您一口氣給後宮賞了多少綾羅綢緞,別以為兒子不知道!”

朱棣的老臉一紅,說不出話來了,惱羞成怒道,“說正事!”

朱高燨清了清嗓子,收斂了笑意,“爹,攻佔安南,讓張輔和沐成這邊,把所有十六歲以上的勞動力全部拉到大明來,當地只留十六歲以下的孩子和女人,哦,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就算了,弄來了還要多浪費一口糧食。”

飯糰探書

“你想幹啥?”朱棣這會兒冷汗都冒出來了,這可不是把人家當附屬國,這是侵略戰爭了,“這,這,這,將來史書上會如何評價咱們父子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