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是朕誤卿!(第1/2頁)
章節報錯
齊泰乃洪武朝舊臣,洪武十七年應天府鄉試解元,次年中進士。
此人原名叫齊德,之所以被改名字,有個緣由。
洪武年間,應天府的謹身殿被雷擊中,太祖皇帝不太懂避雷的道理,大臣們說這是天譴,便信了,忙安排去郊外的祖廟進行祭拜。
但太祖皇帝不可能一個人去,肯定得有人陪著。
誰陪著呢?太祖皇帝問起,也不知是誰,不知道如何舉薦,便胡說八道,唯有為官九年,沒有任何過錯的官員才有資格陪同祭祀。
這可就難了,要在洪武年間尋一個當官沒有過錯的人,太難了。
聖人都未必做得到。
有句話叫“伴君如伴虎”。
但給朱元璋當官,可不是“伴虎”這麼簡單,那是在伴閻王啊!
多少官員上朝前,都要先和老婆孩子告別一番;多少官員走著去上朝,躺在棺材裡被送回來;多少官員直接在朝堂被錦衣衛討上鎖鏈就走,直接住進詔獄。
運氣好,住個十年八年還能出來,運氣不好,直接就給家裡省了口糧。
誰知,竟然真有這樣的人,這個人就是齊德。
齊德被選中,也出乎了朱元璋的意料,九年無過錯,這對朱元璋這種行“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慣了的人來說,實在是不可思議。
祭祀完了,朱元璋便給齊德改了個名字,叫齊泰。
泰,好運也!
能在洪武年當官,被太祖皇帝九年都抓不到錯處,運氣真不是一般好。
很快,齊泰被提拔為兵部左侍郎。
在此之前,朱元璋給他面試,問起邊境將領的名字,齊泰如數家珍,朱元璋自己都未必記得住,自然非常滿意。又問起邊塞九鎮的地勢山川,齊泰不太記得住。
畢竟,以前出一趟遠門可不容易,地圖堪輿也是國家機密。
但沒關係,齊泰有辦法,他就從袖子裡拿出了小抄摘要,一字不差地答出來了。
這一下,朱元璋就不得不佩服了,滿朝文武,誰做工作能夠做到這份上?
朱元璋疼愛自己的孫子,打算把這個人留給朱允炆用。
朱元璋臨終之際,齊泰接受顧命,輔佐皇太孫朱允炆。
朱允炆登基後,齊泰便被提拔為兵部尚書。
這樣一個盡職負責的人,他說兵部沒有這樣的武器,誰會懷疑呢?
朱允炆是頭一個不會懷疑的人,那麼問題來了,兵部沒有這樣的武器,燕軍為何會有?
滿朝文武,不得不慎重考慮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