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國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如就以紡織業和釀酒業為側重點,大舉扶持發展。”
卡爾沃也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的提議讓君士坦丁有了點興趣。
“詳細說說。”
君士坦丁鼓勵到,卡爾沃早有腹稿,
“紡織業不必多說,紡織產品在整個歐洲都很暢銷,”
停了一下,卡爾沃繼續說到,
“釀酒業是我們的看家本事了,帝國的釀酒工藝十分完善,之前只是因為沒有土地種植葡萄之類的釀酒原料,如今我們獲得了大量的土地,全部種植糧食的話恐怕會出現穀賤傷農的情況,我們可以將一部分土地劃作葡萄園,鼓勵釀酒作坊的發展,也可以為國家帶來不少稅收。”
其實這種政策扶持和東方古代的鹽鐵官營差不多,都是為了增加稅收的手段,區別只在於東方是直接斷絕一切民間勢力的插手,而拜占庭只是起帶頭作用,允許民間勢力的跟隨,當然了,這也和鹽鐵都是國家的必需品有關。
東方古代常見的鹽鐵官營,西方是沒有的,歐洲並不限制鹽的私人販賣,但有些國家有對鹽的專門稅收,像法國之類的,專門的鹽稅到大革命時期才被廢止,再加上歐洲人離海近,吃海鹽的多,這沒辦法官營,你還能把海封起來不成?
“很好,有理有據,”
君士坦丁讚賞了卡爾沃的提議,隨後環顧四周,看向其他內閣成員,
“你們還有什麼要補充的麼?”
見此,查韋斯也有些顧慮不吐不快,
“我們雖然得到了一大波土地,但是想要在維持糧食自給自足的情況下還要建立葡萄園和牧場,還是有些力有未逮。”
這就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了,那就是到底是自給自足直接提供成品呢?還是做加工產業,從國外收購原材料,加工後販賣呢?
前者當然是最好的了,起碼不用擔心被卡喉嚨,最嚴重的後果也不過就是滯銷而已,缺點就是佔地面積要大,無論是牧場還是葡萄園都是很佔面積的,而且這兩種需要的自然環境也和良田幾乎重合,尤其是牧場,也就是說只要這兩種產業越來越多,農田的面積肯定會被壓縮。
更別說巴爾幹這地方,山一座連著一座,大片大片的平原較少,大多是山之間有那麼幾片空地,很是碎片化,不過用來做葡萄園之類的正合適,畢竟葡萄這東西,生長條件不是很苛刻。
“其實我們沒必要全部攥在自己手裡,”
卡爾沃說出瞭解決辦法,
“牧場佔地面積特大,我們可以從國外進口羊毛等原材料,在這方面沒必要苛求自產自銷。”
“莫斯科公國就位於大草原上,盛產皮毛礦石,帝國如今的領土以山地為主,也不是很適合放牧,從莫斯科公國進口羊毛更實在。”
說實在的,前期還可以自給自足,後面一旦坐穩了國際上龍頭的位置,想要單純依靠國內是不可能的,這方面英格蘭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前期的圈地運動就是原始積累,後面四處侵略不就是為了棉花產地麼?
看到查韋斯不說話了,君士坦丁這才繼續問道,
“你的具體計劃是什麼?”
卡爾沃掏出早早準備好的文書,遞給君士坦丁,嘴上也沒有停,
“我認為,國家租出去的土地可以做一個限制,前五年內必須種植糧食,不得轉做他用,並且內閣隨時跟查,設立一條耕地的下限,每個行省不允許少於多少耕地,否則就要受到處罰。”
“大規模牧場的設立必須經過審批,這樣我們就可以大致掌控牧場的數量,葡萄園的設立我們不做限制,但釀酒作坊的設立可以照搬前面。”
君士坦丁不住點頭,看得出卡爾沃做了很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