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動亂(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大部分人的推舉下,萊耶納順利成為這群人真正意義上的首腦,只待一推翻君士坦丁,萊耶納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當上皇帝,
這其中也有一些反對的,但都被萊耶納不動聲色地清除出了舊貴族的群體,剩下的也都預設了這麼一個結果。
在達成了這麼一個共識後,就沒有大部分人的事了,接下來的事就是如何做才能把君士坦丁拉下皇位,
其實拜占庭的皇位也並不一直被一個家族所佔據,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後,君士坦丁堡就曾短暫的被十字軍扶持的國家拉丁帝國所統治,在米哈伊爾八世推翻了拉丁皇帝鮑德溫二世後,才創立了如今的巴列奧略王朝,
也因此,拜占庭皇帝的位置已經不被教皇所承認,在國際上,拜占庭和羅馬已經不劃等號了,雖然拜占庭人自認為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其實要論起正統性,安納托利亞的特拉比松帝國科穆寧家族的正統還要更強些,在君士坦丁堡,迎立科穆寧家族成員當皇帝的呼聲也不是沒有,只是相對較少,不是很強,
歷史上就連原先的被瞧不起的蠻人都可以當皇帝,從這你就可以看出皇位的成分,那基本上就是誰的拳頭大聽誰的。
而以前的羅馬帝國,繼承人是由前任皇帝親自指定的人選,這樣,皇帝的合法性就來自前任皇帝,法理性就這樣代代相傳,也能夠得到民眾的認可,
然而在幾次叛亂後,勝利的叛亂者肯定是得不到前任皇帝的傳承,那麼,他們要去哪裡找法理性呢?很簡單,教會。
這時候的基督教已經有很大的勢力了,但是名義上,教會仍處於皇帝的管轄之下,是帝國的附屬機構,叛亂者要法理,教會要權力,兩者一拍即合,於是,皇帝由教會加冕的傳統就出現了,在東部,是由君士坦丁堡牧首進行加冕禮,西部則是教皇進行,所以在這個時期,教會的權力已經凌駕於國家之上。
所以也不要認為君士坦丁堡牧首就一定會屈從於皇帝的意志,現在的皇帝是沒有權利更換牧首的,只能等牧首自己犯錯誤,抑或是老死,才能在新任牧首的人選上動手腳,在這一方面,普通民眾的權力都比皇帝大,因為民眾可以驅逐牧首或主教,皇帝不行,強行更換?那就等著叛亂吧!
這也就是為什麼米哈伊爾八世之後幾任皇帝為了得到西方的援助,雖然名義上強行透過了東西教會大聯合,其實作用真的有限,民眾根本就不認可。
在清除了一些小領主後,屋子裡就只剩下五人,這五個人都是在舊貴族裡佔據了較大勢力的,因此被萊耶納留下來商議下一步的計劃,
“等君士坦丁回到君士坦丁堡之後將其軟禁起來怎麼樣?”
說話的是保加利亞行省的大領主薩迪奧,他一個人就佔有整個保加利亞五分之一的土地,堪稱壕無人性。
“你怎麼知道他什麼時候回來?”
色雷斯的大領主米納提出了反對意見,
“要是他一直不回來,那我們就一直等著嗎?”
這時萊耶納看了看旁邊一直陰沉著臉沒有說話的達西,想要詢問他的意見,
“你的想法是什麼?達西?”
達西搖了搖頭,這次的事情就他損失最大,他的基本盤就在馬其頓平原,這次基本上是被君士坦丁給一窩端了。
“我自然是想要儘快把君士坦丁打倒的,畢竟每耽擱一天,我就多一天的損失。”
“好吧,那我們就先說說各自能夠調動的軍隊數量吧。”
自討了個沒趣,萊耶納轉移了話題,軍隊還是很重要的,萊耶納心裡明白,單靠純粹的政變是很難成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