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社恐見社恐(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於喜歡沙盒建造或者科幻題材遊戲的玩家來說,《戴森球計劃》的吸引力是致命的。
開啟遊戲之後,不知不覺間,文良就在座位上玩了三個多小時了。
在此期間,他甚至都玩得有些忘乎所以了,三個多小時都沒離開過座位一步。
這遊戲給他玩下來的感覺,一開始什麼都是新奇的,然後玩得越久,越深入,就越是想大喊一聲“牛逼!”
遊戲中傳送帶和分揀器的設計簡直就是神來之筆,直接解把遊戲中一直以來難以實現的自動化問題輕鬆解決。
在其他沙盒建造類遊戲中,玩到中後期,材料的收集和手動合成是非常枯燥且費時間的操作,對於耐心不高的玩家,這種積累下來的耐心耗損是非常容易勸退的。
但《戴森球計劃》卻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透過傳送帶將採礦場採集出來的原礦輸送出來,再用分揀器將指定礦物取到製造廠中透過提前設定好的製造配方製成新的產物,新的產物透過分揀器輸送到另一條傳送帶,如此迴圈……
只是試玩了三個小時,文良就漸漸摸索出了這遊戲的精髓所在。
儘管此時他才剛玩到電磁矩陣這一階段,看科技樹就知道這還是遊戲的大前期。
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對遊戲核心玩法的推測。
在他推測中,不管後面科技中需要的各種材料合成方式有多麼複雜,理論上都可以都可以實現從礦物原材料到最終成品的自動化生產。
遊戲中不管是耗電量、傳送效率、製造效率、採集效率、分揀效率都是有定死定量的規格的。
因此,顯而易見,如何最大效率化完成一項物品的自動化量產,自然就成了玩家必須思考的問題。
畢竟星球就這麼大,從科技樹來看,這遊戲想要中後期玩得舒服,遊戲中每個階段的建築佈局顯然都最好不要太過隨意。
否則,文良可以想象到那種前期亂修一時爽,後期拆除火葬場的痛苦。
比如遊戲前期的第一個里程碑,電磁矩陣的自動化量產,也就是玩家口中俗稱的藍糖自動化工廠建造。
&nin產出的藍糖自動化生產線,想要完美利用好一切。
&nin,那麼建造的研究站自然6個才是最佳,少了效率不達標,多了原材料輸送效率跟不上也是浪費。
合成一個藍糖需要一個電路板和一個磁線圈。
製造臺生產電路板和磁線圈的製造效率都是120/min,所以透過計算可得需要建造兩個製造廠,分別用於製造生產電路板和磁線圈。
而合成兩個電路板需要兩個鐵塊和一個銅塊,合成兩個磁線圈需要兩個磁鐵和一個銅塊。
換算成生產效率,就是電路板產線需要鐵塊的產出效率是120/min,銅塊的產出效率是60/min,磁線圈產線需要銅塊產出效率是60/min,磁鐵產出效率是120/min。
遊戲中,熔爐生產鐵塊和銅塊的效率都是60/min,生產磁鐵的效率是40/min。
所以可以計算得出電路板產線一共需要建造3個熔爐,而磁線圈產線一共需要建造4個熔爐。
&nin每礦脈,一般來說,採礦機放置位置比較好的話,能同時採集6個礦脈,也就是180/min的產出。
鐵礦加工成磁鐵、鐵塊,銅礦加工成銅塊的效率都是1比1,從生產線需求不難看出生產線對鐵礦的產出要求在240/min,對銅礦的產出要求在120/min。
也就是說,採礦機需要至少覆蓋8片鐵礦和4片銅礦,所以說需要建造2個採礦機採鐵礦,1個採礦機採銅礦。
經過計算推導,6個研究站,2個製造廠,7個熔爐,3個採礦機,這就是要實現一個120/min藍糖自動化工廠的所需建築了。
在這個基礎之上,玩家再去思考要如何規劃傳送帶的走線和建築的佈局就能有個更加明確的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