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怎麼發揮那蘇圖的餘熱,這是個技術活兒(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茂陽和那蘇圖老漢一坐就是三個多小時,期間兩人聊了很多醫學方面的問題,李茂陽自覺受益不淺。
最後,下午四點多,當那蘇圖坐著巴爾思、脫裡父子倆的車回渠南村時,李茂陽邀請他經常來他的診所來轉轉。
“黃大夫,以後你每天來我的診所轉我都很歡迎啊。”李茂陽笑道。
為了表示誠意,他還硬是送給那蘇圖五瓶汾酒,兩條從蓉煙,價值近一千元。
他相信那蘇圖能相信他的誠意的,再說那蘇圖這個醫學上的飽學老頭,對醫學的虔誠,以及離開醫學的落寞和寂寥,也會逼迫著他經常跑來他的診所來轉轉的。
渠南村緊鄰渡口村,只隔著一條大幹渠,那蘇圖這老頭的身體硬朗,還能騎得動腳踏車的,從他家來他的診所,差不多也就半個多小時。
騎半個多小時的腳踏車,權當這老頭鍛鍊身體了。
暫時這樣的安排,李茂陽也是有些無奈。
在他的感覺中,單論對醫學的理解來說,那蘇圖老漢可能真不差張恆初和他二爺爺多少的。
甚至對一些慢性病的理解和治療方面,很可能比張恆初和他二爺爺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尤其這那蘇圖老頭既懂得蒙醫,也懂得中醫,這就更加難能可貴!
在他李茂陽如今想要辦一所醫院,建一箇中醫傳承基地之時,對那蘇圖老漢這樣的醫學人才,他真的是思賢若渴!
但是,要辦一所醫院,要建一箇中醫傳承基地,他李茂陽不能單純地站在醫學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他還必須站在一個經營者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而站在經營者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時,你就不能光考量一個人有多大的價值,你還要考量這個人能給你提供多大的價值!
而且,你還要權衡考量你的單位方方面面的問題,比如單位對外的形象問題,單位對內薪酬待遇的平衡問題,以及單位整體氛圍的和諧問題,等等。
而綜合考量這些因素,這時還不是把那蘇圖老漢正式收入他的診所的時候。
首先,那蘇圖老漢沒有行醫資格證,這就註定他難以正式坐堂接診病人,最起碼是不能做一個可以籤處方單的大夫。
當然,這一點他李茂陽也可以變通一下,找一個葛根、張雅正這樣的有執業醫師證的大夫輔助那蘇圖接診病人,然後讓有醫師執業證的大夫來籤處方單。
可這裡面還有兩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一是那蘇圖的知名度太低了,又好幾年不給人看病,在本地已經名聲不顯了。
對於這樣一個本地大夫,他李茂陽再能撒謊,也無法把那蘇圖包裝成一個外地名醫。
所以讓那蘇圖坐堂接診病人,短時間來說,很明顯會有損於診所的名聲。
二是那蘇圖的行醫手段偏於保守和柔性,且太過重治本輕治標,頗有點兒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的意思。
(這也是那蘇圖在本地沒有打出較大醫名的原因之一。)
這樣的行醫思路,雖然對患者很友好,但患者不一定能識得你的好。
療程太長(治本自然需要療程長),不能依靠治標快速見到較大的療效的話,病人可能早不耐煩地去找其他大夫治病去了。
而且,有時你即便把病人的病給治好了,病人也不見得會認為是你的治療功效,很可能會誤以為是其他大夫治療的功效,甚至會認為是他自己好的。
這樣的診治病人習慣,對診所的名聲是很不利的。
且那蘇圖這個人的性格比較固執死板,在接診病人中很難站在經營者的角度上靈活變通,你短時間內是難以給他做通思想工作的。
換源app】
所以,站在經營的角度上來說,一個好大夫,不一定就適合坐堂接診病人啊。
此外,那蘇圖能不能融進他李茂陽的診所裡,這也是個問題……
所以,暫時看來,以後他李茂陽要讓這那蘇圖老漢給他發揮些餘熱,大估計也只能讓這那蘇圖老漢做這麼些事——